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以及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提升产业链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次部署,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开展产业链安全监测评估,是稳定和优化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安全预警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关键支撑。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倡导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工业互联网获取了大量工业企业的实时、准确生产和经营数据,正日益成为评价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晴雨表”,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构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点领域产业链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是外部环境面临“技术封锁”和“本地替代”压力。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常态化以及美国及其盟友的压力,产业链各环节面临美国的强力打压和“脱钩威胁”。此外,产业全球化的分工模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安全将成为产业链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各国更广泛的全球布局和“回流”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选择。
二是关键环节面临制约,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一直以来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分工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对于产业链前端的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及关键设备没有实现自主可控,造成在相关领域的“短板”较多。核心知识产权掌控不足,在研发方面尚未形成以产学研用为主的创新研发体系,原始创新研发积极性不高、应用比例不高,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三是产业链协同不足,产业网络各环节沟通协作不足。产业发展需要上下游相关领域和环节的有效协同。我国产业链处在“两头在外”的基本格局,即上游的原材料、设备、设计、制造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所主导,下游不掌握国际定价权,造成我国产业链内部的协同度较低,不同环节在快速变化和更迭的技术市场范式下存在较大的协同难度,难以实现在全球产业网络中的有效嵌入。
四是产业链监测手段有待创新,监测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当前的产业链监测手段仍以报送为主,在准确性、全面性和实时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亟待建立以实时企业运营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监测手段。当前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数字化产业链监测方面已开展了初步探索,通过建立的产业链监测服务平台,已实现了部分重点产业链的数据汇聚,但是仍然面临持续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强的问题。
二、有关建议
一是龙头牵引、以用促测,加快工业数据汇聚。首先,鼓励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业整体数据资源汇聚能力;其次,支持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从行业和区域发力多维度丰富工业数据资源;最后,以用促测,探索新的数据采集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保障数据汇聚模式平稳可持续。
二是多方协同、政策引导,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监测。行业协会、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多方协同,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以区域重点支柱产业为切入点,开展产业链图谱梳理工作,加强工业数据整合分析。聚焦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链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重点产业链监测工作,提升区域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推动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
三是交流对接、供需匹配,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构建产业链企业交流对接平台,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实现各类企业资源有效匹配,降低交易成本和沉淀成本;解决产业链供需错配,利用工业互联网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价格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
四是夯实基础、完善政策,提升产业链监测能力。首先将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设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发挥扩大效应,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其次,完善数据共享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利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信系统各类数据资源,实现系统内大数据资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