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建设风潮还没有吹起,关于重复建设的警示就已经处处可见了。
日前,有媒体统计了环京数据中心情况,指出截至3月底,北京周边地区数据中心投运机柜达17.35万个,在建机柜达32.55万个,规划机柜27.62万个,共计77.53万个。结论是“在建及规划数据中心体量惊人”,因此建议“据中心建设应避免一哄而上”。
无可否认,“一哄而上”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也确实应该警惕和重视。但具体到数据中心行业,却需要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体量是否惊人,市场说了算
数据中心虽然是新基建的重点基础设施,但和5G网络、交通网络、能源网络等不同,是市场竞争非常充分,且拥有发展多年的成熟的商业化体系。
根据《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而根据《报告》预测,在2020-2022年期间,IDC业务还将以类似的增幅持续增长。
而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的增幅本身是下降的。《报告》认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管控政策,制约周期内新建数据中心投产规模,再加上新兴行业客户需求尚未形成规模,而现有行业客户需求难以扩大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增速,整体市场逐步趋于成熟。
也就是说,被媒体所担心的“体量惊人”,实际上是一个现实需求压缩后的结果。
为什么是“环京”?
实际上不止是北京,上海、深圳一样出现了“环核心城市”的情况。报告中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管控政策,制约了数据中心投产的规模。
但同时,市场压力要求数据中心企业,特别是IDC企业的数据中心机房要贴近需求端,也就是使用人群。所以在核心城市严控的情况下,“环核心城市”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情况。
直到“新基建”被如此重视的今天,各大核心城市的数据中心建设政策依旧没有放松的态势,甚至有向周边扩展的趋势。对于各大数据中心企业来说,大干快上是不存在的,抢夺有限的核心城市资源保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风物长宜放眼量数据中心没那么可怕
各大核心城市严控数据中心建设,媒体担心数据中心过度发展,其实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数据中心是一种高能耗、低收益的产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消耗着本地能源,却服务着全世界的业务,最后的收益也难以转化为当地税收。
而且数据中心确实能耗惊人。据统计,从2011年-2016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快速增加,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7年,国内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到1300千瓦时,而当年的三峡大坝全年发电量为976.05亿千瓦时。
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1500亿千瓦时,达到了社会总用电量的2%。预计到2025年,占比将增加一倍,达到4.05%。
如果从一个单一产业的角度看,这是非常可怕的能耗。但是,数据中心并不是简单的单一产业。它消耗的能源最后转化为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着互联网、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等一系列的重要产业。
所以单纯从耗电角度看数据中心能耗问题并不客观。更何况,在能耗增长的同时,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却在不断的攀升。
今年2月28日,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刊出了一篇名为《全球数据中心能源使用在需求快速增长下仍然放缓》的论文。该研究计算出2010年至2018年间,全球数据中心需求增长了550%,数据中心能源使用仅增长了6%。
可见,数据中心能耗的增长,伴随的是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担心“一哄而上”不如担心既有改造
数据中心能耗的降低,本质上是数据中心技术的进步。无论是IT设备效率的提升,还是冷却系统能耗的降低。这些最后都体现在PUE上。
工信部等三机关在2019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数据中心具备建设周期长的特性,所以当看到投资上百亿、数万个机柜的数据中心时不用担心能源需求暴增,因为很可能是分成数期、数年来建设的。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建设规划也会随之改变。
新建设的数据中心,往往会采用目前最成熟的节能技术。无论是PUE的控制,还是冷却水消耗等等,都有极大的改善和进步。
真正的难点在老旧数据中心的改造上。数据中心是重资产行业,土建的特性又决定了数据中心改造的困难。这些老旧数据中心也是现在存量数据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能做好改造,数据中心整体的能耗降低也就无从谈起。简单的进行整体限制,反而限制了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从能耗和未来发展的角度上看,加强对改造既有数据中心的鼓励和补贴,是更有利于新基建战略落实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