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云计算数据中心初现端倪
2011-04-27 14:25:45 来源:ZDNET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数据中心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内部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应用的广泛应用,底层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虚拟化技术带动着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的演进;同时面对汹涌的云计算网络大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变革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内部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应用的广泛应用,底层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虚拟化技术带动着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的演进;同时面对汹涌的云计算网络大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变革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众多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在追逐产品性能、可靠性、绿色节能等参数指标的同时,更加大了对标准、概念等话语权的争夺。所以在2011年第一季度中,我们看到主流网络设备提供商在延续2010年对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跟进的同时,纷纷将自身未来面向云的网络架构、技术理念逐渐清晰的展现出来。笔者认为满足未来云计算特征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才刚刚初现端倪。接下来就请跟随ZDNET,共同回顾技术理念和产品解决方案。

  如果说2010年,企业和厂商都在找寻更加宏观的业务特征和技术体系特征的话。那么自2011开年以来,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如果不关注数据中心网络的快速变化,将无法充分利用基础架构和虚拟化的战略;如果不重新定义满足自身发展的数据中心整体优势,就无法使用到云计算所带来的灵活、弹性、成本低廉的业务模式和服务。同理,厂商如果不了解企业对云计算的诉求,不定义满足企业业务特征的架构和技术理念,不满足支撑云计算服务的数据中心网络特征,就无法未来在变化的趋势中游刃有余。

  锐捷网络汇聚云的力量

  在2010年在数据中心市场相对平静的锐捷,在2011年初高调推出满足云计算特性的数据中心系列产品。业务特征方面,锐捷看到数据量的迅猛增长给数据中心带来压力,因为新业务需要更多的协作,更多服务质量的评估,来自数据中心维护和管理的压力,协调业务使用和迁移等等。技术特征方面,锐捷RG-12000系列、RG-S6200核心和接入产品全线支持FCoE,采用超大缓存设计,基于100G平台设计,采用802.1Qbg VEPA标准支持数据中心虚拟化特性,实现硬件芯片支持TRILL协议。

  在TRILL技术标准未定,厂商分列TRILL和SPB不同阵营的情况下,锐捷需提出针对TRILL标准的自身技术理念,今天我们看到了锐捷网络在新一代数据中心一蹴而就的创新产品和研发实力,那么未来锐捷数据中心产品在高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以及耕耘多年的教育、医疗行业行业的实际案例部署,更值得我们期待。

  瞻博网络(juniper)定义QFabric特征

  瞻博网络在基于层云计划的研发计划下,不断对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用户体验、经济优势,灵活性等方面寻求突破。继2010年提出了3-2-1的扁平网络架构演进策略后,在2011年2月推出了全新的数据中心架构QFabric。在业务特征方面,QFabric专门用于搭建不同规模的高效、经济、动态和易于管理的数据中心,强调用户体验与经济优势的平衡,强调渐进式的QFabric过渡方式,在保证企业原有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数据中心进行扩展。技术特征方面,QFabric最明显的2个特征是:首先能够将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服务和网络资源转变为完全可替代的池,在基础架构或应用无需相互详细了解的情况下,即可动态、快速地对这些池进行分区;这也是数据中心实现简洁、高效和安全的关键所在。其次,QFabric能够极快地将资源相互连接,延迟极低,同时还能确保公平;这是获得高性能和进一步改进效率的关键所在。当然还包括高可靠性和可扩展的模块化、分布式部署,单一的逻辑设备,对虚拟化的支持等7大特征。QFabric由QF节点分布式决策引擎、QF/互连高速传输设备和QF/引导器三个组件组成,QFX3500是QFabric家族中的首个产品,也是部署QFabric架构的基础。

  我们确实没有想到,瞻博网络扁平的一层网络架构会来的如此之快。先不论QFabric是否真如瞻博所说的那样,是其未来10年所定义的数据中心架构基础,但从层云计划到3-2-1架构,再到QFabric,我们可以感觉到瞻博在数据中心所投入的心力和智慧。虽然QFabric受到业界许多合作伙伴的追捧,并展开广泛的合作,但作为私有的架构,目前还没有开放的时间表。与其他厂商纷纷站队支持TRILL和SPB不同,瞻博网络另辟蹊径提出QFabric,对即将在2011年底通过的TRILL标准并不感冒。在数据中心大行标准化的今天,反其道而行,勇气可嘉但也值得商榷。

  H3C S10500峰云再起

  2010年是H3C在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急行军的一年。其S12500广泛的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等高端行业市场,并取得斐然的成绩。在2010年推出数据中心FCoE产品和软件特性、基于VEPA标准产品的研发动态、多款针对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产品S12500的业务模块以及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的iMC应用管理和服务运维管理组件后。在2011年2月,发布了针对“云”应用需求的新一代核心交换机S10500系列。在业务特征方面,S10500系列将在未来承担云应用的承载,广泛的部署于园区网核心、城域网汇聚以及数据中心业务汇聚等多种场合,满足企业网络本身规模和带宽的增长,将云计算本身具备的特性引入到企业网中,为企业启动云计算网络搭建,云数据中心互联等着手进行云互联准备。技术特征方面,S10500在架构、性能、虚拟化和多业务处理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包括架构,转发性能,端口密度,接口带宽,业务板卡融合,升级的无线融合以及节能设计,比如转发性能方面,整机交换容量可达到11.52TB;端口密度方面,线速万兆端口密度提升了4-12倍,整机可以提供572个线速万兆端口;接口带宽方面,S10500支持440G的单板等等。

  H3C正在迅速的完善其数据中心全产品线,并积极推进相关标准的的制定工作。据H3C透露在2011年,H3C将推出基于VEPA草案2标准的数据中心产品。我们都知道惠普和H3C一直是VEPA标准的倡导者,并得到众多厂商的认可。无疑H3C正在积极跟上与思科UCS提供端到端VN-TAG部署的距离,而目前H3C针对TRILL标准基础上的自身技术架构理念还并不清晰。而目前思科与惠普关于虚拟接入标准的争议仍在继续,所以惠普来自VCE联盟的压力也肯定不小。

  思科携网络架构优势发力云计算整体战略

  在2010年推出FabricPath架构之后,进一步稳固了思科新一代数据中心战略的地位。2010年底携全新的统一网络服务与统一计算和统一交换矩阵一起,提升企业桌面虚拟化和公共或私有“云”等全新业务模式。而就在近日,思科将整体的云计算战略公之于众,整体网络架构的优势凸显。在云计算业务特性方面,企业将迎来网络数据量,用户终端量激增,以及视频互动分享、设备协同、物联网等应用的浪潮,足够智能的数据中心网络将能够提供整合的资源,支持IT工作负载的快速变化和物理设施的调配;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云提供互联互通;结合思科智能互联生活的构想,提供云计算架构的综合服务架构模型。落到数据中心对业务特征的支撑,思科认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的变革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恢复力较强的环境,扩大交易;提高客户分析能力,增加市场份额;创建支持产品创新的基础设施;合并或收购公司,提供新收入;缩减IT成本,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云计算技术特性方面,思科针对云业务和服务的部署,提供包含数据中心、虚拟化等技术与产品的支撑,同时也开发和推广协作、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应用。在数据中心技术特征方面,思科数据中心全新架构随着统一网络服务的加入,构成了统一计算、统一交换矩阵和统一网络服务的整体架构优势。2011年3月,思科推出的FCoE新产品配备了从服务器到存储阵列的端到端功能,而且与之前的产品一样也得到了Nexus和MDS9500网关的支持。另据业界揣测,思科正在开发新的基于博通(Broadcom)芯片而不是思科自己开发的ASIC芯片的Nexus交换机,产品线代号“Jawbreaker”。

  虽然思科正在通过完善的产品线,打造网络架构驱动的云平台。但正在感受到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比如基于TRILL标准的FabricPath,仅仅将数据中心的3层简化到了2层,而瞻博的QFabric已经是一层了。虽然思科未对Jawbreaker过多置评,但是对QFabric压力的反应,也得到了众多分析师不约而同的认可。虚拟接口标准的制定,思科感受到了来自惠普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虽然有VCE联盟的强有力支持,但VEPA的优势也得到了众多网络设备厂商的认可。而更多的挑战,可能会来自思科自己,在前段时间钱伯斯给思科员工的备忘录中,提到将在五大业务中强化领导力,优先顺序数据中心虚拟化和云计算排在第三位,协作之后;同时如何尽快将全面技术架构产业化,当然这也同样是QFabric面临的问题。

  这里我们简要回顾了2011年第一季度,主流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在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战略针对业务特征和技术特征的进展和理解。其实可以看到,扁平化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是共同的理解;关于相关技术标准的角力仍然在继续;对不同规模和业务模式数据中心的目标和挑战依然讳莫如深,谈的并不多;众多的网络从业人员仍然在众多的技术中,找寻基础架构调整优化和成熟业务模式的最佳方法,在开放标准和互操作之间犹豫不决;而来自云计算就绪的技术理念,如云互联、云智能呼之欲出。符合云计算特征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变革才初现端倪。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1第六届数据中心大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集装箱数据中心渐行渐近 未来在哪..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