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变革来势汹汹去并不突然,这是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网络之变因何而起?
Gartner网络与通信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Naresh Singh先生认为虚拟化是影响数据中心网络的最大因素。他解释道:“服务器虚拟化导致在数据中心的连接需求显着增长,使得用户升级到10G交换机的意愿更为强烈。但是,虚拟化的影响超出了网络容量扩展 – 用户从对服务器利用率的关注迁移到其他功能,比如虚拟机,灾难恢复和自动管理功能,虚拟环境对物理交换机提出了高可见度,动态性和灵活配置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数据中心网络在架构上需要作出改变。”
Avaya中国公司数据产品业务拓展总监徐振的回答简短有力:“云计算的需求, 客户的需求永远是技术的原动力。”博科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谷增云先生在技术上阐释更为详尽,他把这种推动力分成了五个方面“其一,为迎合虚拟化和云计算的需要,促使数据中心交换机在功能上和性能上做针对性的开发;其二,应对数据量的暴增和应用多样化,扩充容量;其三,网络融合,简化网络结构;其四,降低拥有成本,节省能源和空间;其五,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和不同应用的定制化需求”。
IDC中国服务与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李博先生认为现在整体数据中心网络市场正处在市场培育期和初期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数据中心网络市场正迎来新产品周期最近很多网络设备厂商都推出了基于新或预标准且具备自己特色的数据中心网络产品, 总体说来这些设备都具备了更高性能,传输速度,更好的架构且融合了虚拟,安全,节能等新技术和功能。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最终用户对数据中心的相关需求也越来越多,现在确实可以看到相关市场高速发展的趋势。”
网络扁平化开辟新路
简单地把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速度提高,并不足以优化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使之满足移动虚拟机的需求。缩短延迟时间(通过三层网络架构向二层网络架构过渡,甚至过渡到一层网络)和取消生成树(Spanning Tree)也是关键的因素。
数据中心网络中原有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10G及以上的以太网交换机有较高的无阻塞吞吐量,允许用户把服务器机架和柜顶式交换机直接连接到核心网络,从而不再需要汇聚层。再者,服务器虚拟化由于切断了应用和操作系统与物理硬件的直接联系,从而可以把更多的应用负荷加载到较少的服务器上。这就为减少网络层次提供了可能性。
“现在,网络就意味着云。如果没有一个快速、可靠和灵活的网络服务,是不可能按照应用和服务对服务器的重新分配做到持续不断的优化或者再优化的。” Force10公司大中国区总裁徐成达这样描述网络需求。
Force10公司支持如SSH和Telnet这样的基于标准的管理协议,推出了开放式、基于标准的端对端解决方案。动态识别和对虚拟机移动性的及时响应是保证虚拟机连接的关键因素。将预先设置好的对象动态链接到一个虚拟机或者相关的网络关口的能力,提到了高度虚拟化的数据中心解决其用户所面临的SLA问题的能力。标准脚本语言支持交换机上的Perl和Python语言,有利于提供一系列丰富的解决方案。
聚光灯下话TRILL
今年是数据中心网络产品发布的集中年,而TRILL这一还未正式通过的标准在很多发布会上都成为了探讨的焦点。思科的数据中心架构(DCBA),博科的Brocade One架构,H3C的S10500系列核心路由交换机和锐捷网络的核心RG-S12000 Cloud Computing系列与接入层 RG-S6000系列都与其关系密切。
思科为其Nexus 7000交换机推出FabricPath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完成TRILL旨在解决同样的问题,同时提供更多的功能。思科称,FabricPath是TRILL标准的“扩展集”。它包括TRILL,但是扩展了它的功能。思科打造了无边界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和协作三大架构。其中,数据中心架构(DCBA)进一步将计算、网络、存储、服务等诸多元素与虚拟化技术完美结合,在为企业构造灵活、有效、智能的数据中心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战略性的竞争优势。
博科公司采用二层网络的组网方式,在核心层,采用跨机箱捆绑技术和虚拟交换机技术,将核心层多台独立设备逻辑成一台虚拟设备。在接入层,采用逻辑机箱和TRILL技术,将数十台独立的接入交换机,逻辑成一台交换机,提供数千个GE/10GE接口,并且能够根据容量的需要,自动的增加和减少单台交换机,无需更改配置,不影响业务的运行,完全能够做到即插即用。
“随着数据中心所要处理的和所要存储的量越来越多,数据中心结构发生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H3C网络产品部副总监赵晓轩在谈到数据中心架构时这样表述。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是H3C的软件虚拟化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多台设备通过IRF物理端口连接在一起,进行必要的配置后,虚拟化成一台“分布式设备”。IRF2虚拟化功能模拟出虚拟的设备,设备管理同时管理IRF2的虚拟设备与真实的物理设备,屏蔽其差异。对于单一运行的物理设备或IRF2虚拟出来的设备,上层软件都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并且对于上层软件系统新增的功能,可同步应用于所有硬件设备。今年2月发布的S10500系列新一代核心交换机中,通过IRF2技术将4台独立的核心交换机虚拟化为1台统一的逻辑设备。之前发布的S12500系列核心路由交换机同样运用IRF2设计,将多台高端设备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同时支持独立的控制引擎、检测引擎、维护引擎,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控制能力和50ms的高可靠保障。
锐捷网络将把“融合网络、虚拟化、无阻塞交换网络、智能化”做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锐捷网络交换机产品线总监项小升介绍,锐捷面向下一代数据中心的交换机产品线具有以下特征:统一交换,融合存储与以太网,全线产品支持FCoE;全线产品均为线速产品,适用于大流量的数据中心,可协助构建性能无阻塞交换网络;全线产品支持数据中心虚拟化特性,依据VEPA标准将虚拟机的交换功能重新回归到网络设备,有效将整个数据中心整合成一张网络,让网络变得更加简单;全线产品可构建TRILL透明交换网络,为虚拟化云计算奠定基础。
“Brocade One的愿景就是帮助您平滑地迁移到信息和服务无处不在的云世界中。” 谷增云先生这样描述。Brocade One是在高度虚拟化环境下提供一系列用来简化、自动化和扩展数据中心的领先技术。目前VDX 6720系列交换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内的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浦发银行、腾讯公司等都有和虚拟化相结合的应用。
单层的愿景
“瞻博网络的方法很简单,但却是一个创新的方法,是用一个单层的以太网交换架构来取代多层的以太网交换的架构,这一点和其他厂家是最大的不同。”瞻博网络大中国区市场总监陈凯这样表述自家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瞻博网络在数据中心架构方面另辟蹊径,既不采用TRILL标准,也不采用SPB,而是基于自有技术的开发,做出QFabric架构。QFabric建立在瞻博网络3-2-1数据中心架构之上,该架构将传统的三层网络简化为单层的、高性能网络。QFabric由三个可以带来高性能、低延迟Fabric的组件组成,从而帮助释放出数据中心的全部能量。QF/节点(QF/Node)是该Fabric的分布式决策引擎,QF/互连(QF/Interconnect)是高速传输设备,而QF/引导器(QF/Director)是一个公共窗口,将所有设备作为一个设备来控制。
“你可以想象一台以太网交换机,把所有板卡全部抽出来做成一个,然后把他的路由引擎模块也抽出来,做成一个集合,然后把交换矩阵做大,如果这样去想象QFabric的实现原理,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基本原理虽然简单,但是确是天才级的想法。”陈凯把艰涩的原理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
SPB—在电信行业发展起来的标准
SPB(Shortest Path Bridging,IEEE 802.1aq)叫做最短路径桥接协议,采用这一标准的厂商大多都与电信行业关系紧密。Avaya提出了虚拟企业网络架构(Avaya VENA),而阿尔卡特朗讯则采用AFN(Application Fluent Network,应用流畅网络)实现扁平化。
Avaya的数据网络与曾经有辉煌历史的北电网络渊源很深,是在北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徐振这样阐释Avaya的简化道路:接入层应用FCoE等技术,系统则应用了SPB等二层VPN部署技术,在数据核心方面,使用了交换机集群SMLT/RSMLT。
Avaya VENA由虚拟服务架构(Virtual Sevices Fabric)和虚拟服务网络(Virtual Service Networks)组成。VENA是一个统一的主干,使信息流能选取最佳路径通过网络。虚拟服务网络在虚拟服务架构上运行,按需提供基础设施,VENA架构优化了应用服务器和最终用户之间的连接,可端到端地实现信息流的安全隔离,还可简化应用配置和网络鉴别,更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并提供了简化的网络管理工具。Avaya以太网路由交换机(ESR)8800和8600是模块化以太网交换解决方案。
阿尔卡特朗讯的AFN架构采用IEEE的多机箱链路聚合MC-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代替生成树。阿尔卡特朗讯数据中心交换解决方案可提供任何设备间的10 Gigabit以太网(GigE)连接,并可支持40/100 GigE与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以及最短路径桥接(SPB)技术。OmniSwitch 100000模块化 LAN交换机,作为数据中心交换架构核心。阿尔卡特朗讯虚拟网络档案Virtual Network Profile(vNP),可实现应用服务化的自动控制管理。
标准 预标准 还是私有标准?
标准在成为标准之前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个周期或许长或许短,在此期间,一般称之为预标准或者是准标准。TRILL标准和SPB标准都处于这个阶段,两种标准都各有特点,并无高低之分。在这个岔路口,厂商是在用自己的脚给标准投票。用户则要为选择最前沿的网络设备承担后期兼容的风险。当然,标准颁布之后,厂商必定会在原有产品上通过软件升级或者加入新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和标准的对接,但升级的成本有多大确实是用户对预标准的最大顾虑。
与预标准相类似的是对私有架构,用户担心都被绑定在某一个品牌的产品上。陈凯对此表示是由于对QFabric架构不够理解而造成的。“事实上,一台以太网交换机是否基于标准要看它的物理端口以及软件协议等外接的部分,而不包括交换机的板卡和交换矩阵接口等内部的问题。瞻博网络产品的所有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防火墙等的接口都是基于现有的国际标准实现的,所以不必担心与其他品牌兼容的问题。”
数据中心网络未来走向何方?
数据中心网络的这场变革轰轰烈烈,在此之后,将会有哪些特征与现在不同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更快,更智能,更大的扩容性和更绿色的应用将可以实现。二层网络架构将会更加优化,去除生成树协议STP的限制,支持多路径,极强的扩充能力,即插即用,高度的自动化配置,能够完全支持云计算和虚拟化的应用。10G到40G再到100G实现更好的商业化,交换容量进一步提高,SAN和Ethernet进一步融合。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