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s,NYSE:JNPR)今天宣布推出全球首个真正的数据中心Fabric ——“QFabric”。QFabric是瞻博网络多年数据中心网络研发计划——“层云计划”(Project Stratus)的一个成果。无论是面向企业还是大规模的云提供商,QFabric都在数据中心性能、运营成本及业务灵活性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作为一个简单的、高可扩展的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QFabric提供了一个卓越的方法,来构建并且保护虚拟数据中心,从而消除了现在的传统网络总是要在用户体验与经济性之间做出折中选择的情况。
通过消除旧模式下的一些阻碍、提高业务灵活性,QFabric在数据中心的速度、规模与效率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此外,QFabric的扁平架构还成就了业界首个集成的安全解决方案。它可以在整个物理和虚拟数据中心Fabric上,提供高可视性、执行力和可扩展性。为了解决这些局限性问题,瞻博网络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并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亿美元,终于开发出了这个新架构,它能够为未来十年的数据中心发展打下基础。QFabric建立在瞻博网络3-2-1数据中心架构之上,该架构将传统的三层网络简化为单层的、高性能网络。
瞻博网络首席执行官Kevin Johnson指出:“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能力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提升,而网络还在采用过去的架构方式,并没有跟上这种演进步伐。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企业对大幅提高数据中心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通过推出QFabric这个唯一能够消除成本高且复杂的多层网络Fabric,瞻博网络正在改变数据中心的经济性。”
与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相比,瞻博网络QFabric架构的速度提高了近10倍、功耗降低了77%、所需网络设备数量减少了27%、数据中心空间需求降低了90%、运营资源需求减少了9倍。当客户为了增加收入、满足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提出的日益增多的需求,而不断扩展其数据中心时,他们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而瞻博网络这一重要发布所带来的运营成本上的大幅降低,将给客户带来巨大的优势。
瞻博网络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Pradeep Sindhu说:“QFabric是改革整个计算行业的革命性方法。我们已从根本上改造了数据中心网络,而QFabric使我们能够满足未来十年数据中心在速度、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提升需求。”
新的网络产品类型:QFabric产品家族
QFabric由三个可以带来高性能、低延迟Fabric的组件组成,从而帮助释放出数据中心的全部能量。QF/节点(QF/Node)是该Fabric的分布式决策引擎,QF/互连(QF/Interconnect)是高速传输设备,而QF/引导器(QF/Director)是一个公共窗口,将所有设备作为一个设备来控制。
瞻博网络于今天同时还宣布推出瞻博网络® QFX3500,这是QFabric家族中的首个产品,也是部署QFabric架构的基础。由于具有FCoE及光纤通道网关功能,QFX3500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64端口10G以太网交换机来运行。此外,QFX3500还具有业界最快的单播和组播性能。 QFX3500将从这个季度开始销售。
QF/互连和QF/引导器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接受订货。
瞻博网络的合作伙伴:推动数据中心向前发展
包括IBM、NetApp、CA Technologies和VMware在内的瞻博网络的合作伙伴都坚信QFabric架构能够满足数据中心网络和云计算的市场需求。
IBM全球通信行业总经理Scott Stainken表示:“我们的客户希望IBM通信服务供应商平台(Communications Service Provider Platform)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新服务,并快速构建一个基于云的全新开发环境。IBM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多智能及连接业务基础设施,而这与瞻博在简化网络方面的努力相一致。”
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ley National Laboratory)等瞻博网络的客户已经开始看到这个新架构所带来的性能优势。
纽约-泛欧交易所技术部高级副总裁Andrew Bach指出:“传统的架构无法提供此类关键任务以及我们业务运营所需的高速性能。瞻博简化的网络模式在严格的纽约-泛欧交易所数据中心环境中,已经显示出了其能提供卓越性能的能力。这是适合公司业务的解决方案,它也势必能成为我们数百万用户的依靠,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Gartner Research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Mark Fabbi说:“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必须摆脱传统的、复杂的、不灵活的多层数据中心网络,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灵活的面向虚拟化和云服务的IT基础架构,从而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我们看到一种新概念的出现,我们称之为“Fabric Computing”,同时我们也看到新一轮的网络创新的出现,这将更好地满足下一代数据中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