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架构设计之初就需严格考量,从选址到设计,从基础设施到关键设施都得互相权衡,因为复杂的机房必须严格细化到边边角角,否则一个变动可能影响到全局。因此在架构设计阶段,数据中心人员得“因地制宜”,这个“地”不光指地理环境,还包括业务环境和计算要求的特殊性。而且随着业务的扩展和技术进步,升级要求也变得愈加迫切,但考虑到数据中心通常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升级工作也不能换几个服务器就万事大吉。
作为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庞大的服务流量对腾讯数据中心提出较大需求,请问这样的大型数据中心在IT基础架构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
朱利伟: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特点是服务器数量多,而且增量特别大。这要求数据中心必须有这清晰的结构,从服务器、网络、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从规划建设、部署到运营维护,系统非常庞大。所以互联网数据中心必须有清晰的结构、完善管理制度与组织,否则很容易引发混乱。
基础设施需要和IT资源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匹配,先根据业务决定服务器的类型和数量,然后根据服务器的情况规划基础设施架构。
2011年的中外互联网行业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宕机事故,在IT基础架构方面,您认为需要做哪些容灾工作?
朱利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设计,数据中心有不同的冗余级别,设计上要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满足业务的需求。二是运营维护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人员制度,加强对数据中心灾难防护的培训。比如说,定期进行宕机演习。
我个人以为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前置技能,能够让数据中心面对业务量的不断增长,请问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向虚拟化和云计算发展是否会成为大势所趋?
朱利伟:我比较同意你的观点,虚拟化势必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前提。目前的主流CPU能力太强,在很多情况下,其处理能力是用不完的,结果只用在单一的负载上就会造成浪费,而虚拟化同时处理多个端点,可以让处理器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而且我认为云计算的一个理念是“无关硬件”,就是达到将硬件封装,使用户无需关心硬件如何,只关心自己购买的计算服务,虚拟化就可以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