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获悉,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的领导共同启动了由中网搭建的“全国可信网站数据库开放平台”。据中网董事长毛伟介绍,该平台将面向浏览器、搜索引擎等诸多领域率先实现免费开放,届时,网民在使用搜索、浏览器查找或访问网站时,如遇“可信网站”则会得到提醒或提示,对于没有提示或提醒的网站应予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搜索引擎成网络诈骗“重灾区”
不久前,吴小姐购买了一部iPad2打算快递给朋友,出于安全考虑,她决定选择一家国际知名快递公司来递送。由于记不清这家公司的客服电话,吴小姐就顺手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国际 知名快递”搜索,并点开了搜出的一个链接。拨打客服电话不久,就有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周到客气的服务让吴小姐没起半点疑心,放心地将30元快递费和iPad2交给快递员带走。但让吴小姐意外的是,原本第二天就应该送达的货物,过了四天依旧杳无音信。最后,吴小姐发现原来是上了骗子的当。
无独有偶,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也在搜索中遇到了骗子。据其在微博中介绍,“搜索了AO史密斯的维修电话,让来清理水垢。来人告知需要换5根镁棒,总共收费2460,还说3年必须换。气晕我,当年买的时候没说耗材这么贵啊!晚上我咆哮着致电客服,居然发现来的维修是假的!正常保养100多点就行!”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搜索引擎第一次因为给虚假网站提供推广而受到公众质疑,早在国家整治淫秽色情网站之时,搜索引擎对违法网站的推波助澜作用就广受诟病。
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880万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约占网络购物网民规模的22.4%,相当于每5个网上购物网民中就有一个曾遭遇过网络消费欺诈。
可信网站数据库开放平台上线
据记者了解,由中网依托“可信网站”验证技术和用户积累搭建的“可信网站数据库开放平台”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可信网站数据库开放平台,该平台将免费率先面向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微博等诸多领域实现免费开放。
事实上,不论是虚假医药信息泛滥网络,还是搜索维修遭遇骗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搜索引擎对自身付费推广用户缺乏第三方网站身份验证机制,致使虚假网站、诈骗网站浑水摸鱼。
谈及之所以主要锁定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和微博时,毛伟坦言,主要是这些领域既是网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所在,同时也是当前网络诈骗的“重灾区”。
据悉,腾讯浏览器、中企动力建站服务已经成为该平台首批应用领域。同时,包括新浪微博、雅虎搜索等在内的诸多厂商也正在与中网进行密切接触。
可信搜索、浏览器引领未来应用
据了解,在国外,搜索引擎引入中立第三方对付费推广或信息收录网站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的“可信搜索理念”并不陌生。
比如,在恶意网站提醒方面,谷歌搜索就与国际反钓鱼组织达成合作,后者把其钓鱼网站等恶意网站数据库开放给谷歌搜索,当搜索结果中出现恶意网站时,谷歌对该网址对网民可能存在的风险将会予以提示。
与谷歌模式不同的是,中网希望通过搭建全国最大的可信网站数据库开放平台,并向互联网各个环节免费开放共享,实现正规网站的安全提醒和可信验证。根据中网与各大搜索引擎、浏览器达成的初步共识,中网依托“可信网站”验证技术和用户积累,把“域名、工商、经办人”等信息三重交互审核一致的网站予以收录,然后,由搜索引擎或浏览器予以调用,当网民在搜索引擎或浏览器中访问相关网站时,会得到提醒,并可立即点击查验该网站的真实信息。
谈及搭建可信网站数据库开放平台的初衷时,毛伟表示,相比国外,国内网民对于正规网站的甄别需求非常大。相对谁是“骗子”而言,网民更希望知道谁是“好人”。
小资料
学会四招识破假冒钓鱼网站骗局
第一,查验可信网站。通过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辨别网站真实性。目前不少网站已经在网站首页安装了第三方网站身份诚信认证可信网站,可帮助网民了解网站的真实信息。
此类可信网站验证服务,通过对企业域名注册信息、网站信息和企业工商登记信息进行严格交互审核来验证网站真实身份。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网站的诚信级别,网民可以通过点击 “可信网站”标志确认网站的真实身份。网民在网络交易时应养成查看网站身份信息的使用习惯。
第二,核对网站域名。假冒网站一般和真实网站有细微区别,有疑问时要仔细辨别其不同之处,比如在域名方面,假冒网站通常将英文字母I替换为数字1,CCTV换成CCYV等。
第三,比较网站内容。假冒网站上的字体样式不一致,仿冒网站上大多存在死链接,用户可点击栏目或图片中的各个链接看是否能打开。
第四,查看安全证书。目前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在交易页面都应用了安全传输技术,交易页面的网址都是“https”打头的,如果发现不是“https”开头,应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