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国绿色信贷数据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中心旨在提升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信息采集能力及与商业银行、银行监管部门共享企业环境绩效数据的服务能力,并将为商业银行践行绿色信贷、管理和评估环境风险提供权威的信息支持。
绿色信贷政策评估研究项目即将启动
由环保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三方共同支持的绿色信贷政策评估的研究工作也将启动,研究项目将通过建立中国第一个综合的企业环境绩效数据库并监测相关商业银行的环境绩效,以实现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估“有据可依”,并为政策将来的深入实施提供改进建议。研究项目得到了英国外交部”全球繁荣基金”的支持。这个基金在中国的项目目标之一是促进中国的绿色和低碳投资。
据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介绍,绿色信贷政策评估项目主要对企业环保绩效及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效果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关信息评估和报送平台,旨在为国家推动绿色信贷政策、建立环保信用体系提供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
政研中心副主任原庆丹指出,研究项目的首要产出是建立并运营一个能与银行监管部门及时共享的、综合的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将为社会提供与绿色信贷相关的信息服务。
三部门在实时共享信息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绿色信贷实施5年来,4万多条企业违法信息提供给银行,但鲜有人知道,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提供的?有没有实时传输系统?
银监会统计部李晓文处长介绍,目前,三部门在信息的实时共享上还存在问题。“环保部提供的信息都是通过纸质文件或光盘拿过来的,再拷到我们的数据库中,时间较长,信息较滞后,不利于金融部门及时掌握信息,防范风险。”李晓文说。
李晓文坦言,双方合作之初,还存在时效性不够,共享面比较窄等问题。政研中心有关负责人也坦言,过去几年的合作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就是先把数据给银行,但提供的信息也不能保证100%准确。
政研中心去年12月发布的《2010中国绿色信贷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在地方的落实实施遇到的主要瓶颈之一是企业环境数据共享有限。目前环保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能共享的数据仅限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并且陈旧的信息共享工具已无法满足绿色信贷政策深入实施的需要,商业银行难以从有限的环境和相关排放数据中分析借款人的环境风险。
绿色信贷数据中心发挥什么作用?
这个数据库建立之后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据政研中心专家介绍,数据库将为社会提供与绿色信贷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将采用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实现数据信息的分级管理、动态交换和资源共享,可以及时向环保部门和相关商业银行信贷部门提供数据与决策支持信息,并能够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数据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实现数据交换。
据悉,河北省将作为本研究项目的地方试点,开展重点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估,为项目初步运行数据库提供环保重点行业的相关环境数据和出台数据共享管理办法。
在项目启动发布会之后举行的研讨会上,政研中心的专家演示了筹建中的绿色信贷数据中心的信息系统。它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实现数据采集的网络化、自动化,至少包含企业环境绩效评级系统和银行绿色信贷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其业务高度统一,由国家级绿色信贷数据中心和区域绿色信贷数据中心共建,采用成熟IT技术,建立分级的信息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