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有人就向我提出,云计算安全以后等级保护还做不做?我们把云计算是什么,是怎么发展来的搞清楚,就能够发现。只要它还是一个信息系统,就应该有信息系统的共性,就应该有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需求,就应该有等级保护去保护它,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云计算炒的不亦乐乎,全国很多省已经建立了云计算中心,有些地市也已经开始建立了,但是我们呼吁要谨慎,如果云计算没有解决安全的问题,这个云是不可靠的,乱建就会乱套。
下面我们从3个方面来看看云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它。
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云计算?维基百科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能够动态伸缩的虚拟化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模式,用户不需要知道如何管理那些支持云计算的基础设施。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希望我们计算机不要编程,像自来水龙头一样,开了以后,水就下来了,像电灯开关一样,打开电灯就亮了,但愿如此。但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既然云计算是一种运营模式,把IT资源、数据和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这意味着服务方式的改变—共享数据中心。还是与用户应用对应的计算机系统,只是计算模式的变化。
(1)计算模式发展历史
计算模式变化规律是由集中到分散,从分散又到集中。20世纪6o年代,计算机水平低、成本高,只能建以大计算机为中心的机房,通过联接功能简单地终端共享计算机,以虚拟技术把大计算机资源分割给以终端对应用用户使用,这就是集中计算模式。
随着计算机小型化和降低成本。1970年左右。把大机房分散化,通过分布方式完成用户的计算任务,形成了分布计算模式。
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计算机体积和成本降低到可以为个人做一台计算机,于是1980年左右产生了个人计算机PC,形成了更为分散的桌面计算模式。但PC能力有限,需要通过互联网把分散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虚拟超级的计算能力,1990年左右建立了以动态异构、虚拟共享为特点的网格计算模式。
网格计算是面向体系计算问题,而缺乏大量社会需要的事务处理的服务能力,2000年左右出现了面向服务的架构,形成了以事务处理为主的软件服务计算模式。
面向服务体现在应用层面,而且都针对用户和行业来建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还比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010年左右提出了云计算模式,形成软件(应用)、平台、基础设备三层服务架构,是更大规模的集中,将不同需求的用户和行业信息系统融为一体成为云计算中心,以服务的方式完成不同计算服务。可以预料,再过若干年又会出现新的计算模式!
(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1)硬件和软件都是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宽带接人)。
2)这些资源都可以根据需要动态扩展和配置(动态异构)。
3)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但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虚拟共享)。
4)用户按需要使用云中的资源,按实际使用量付费(按需控制)。
(3)云计算的计算环境
依据云计算服务的计算环境可分为3层: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基础架构即服务提供基本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平台即服务,通常也称为“云计算操作系统”,为终端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环境,包括应用编程接口和运行平台等。
软件即服务为用户提供可以直接为其所用的软件。
基础架构和平台构成计算节点,软件支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