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混水摸鱼 “不知所云”
在产业升级的号角下,云计算近年来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宠儿。以上海为例,2010年8月17日,上海发布了扶持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云海计划”,提出3年内培育10家在国内年经营收入超过亿元的云计算企业,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
为配套这一计划,上海拿出了不小的力度对云计算企业进行扶持,无论是市级财政还是各级区级财政,都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配套扶持云计算企业。一些和云计算关联不大的企业,则往往争相戴上云计算的帽子,换取政府的扶持,或者在外把自己包装成云计算公司,一些本来和云计算关联不大的企业变成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缺乏标准,已使云计算出现了一定的泡沫。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各地政府争相为云计算产业出台优惠政策,一些企业因此想方设法打出“云”旗号,部分园区不明就里,草率地招商引资,使云计算似乎成了包罗万象的“大筐”。
缺乏商业模式 前景令人担忧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一些所谓的云计算运营中心缺乏商业模式,有的连电费都赚不回来,而另一些所谓的云计算项目圈了大片的土地,演变成变相的房地产项目。而一些大的跨国厂商,则到处鼓吹云计算带来的好处,借机兜售自己昂贵的硬件产品。
此外,由于标准不统一,现在进入“公有云”服务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他们这样的企业将更多地将目光放在“私有云”上,目前该公司正帮助一些矿山开发基于物联网的私有云。“作为企业来说,我们等不起,就算云计算标准没出台,我们也要先做生意。”雷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