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东数西算”规划的出台,如今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来,关于算力产业的探讨越来越热。作为服务器领域的领军企业,长城超云与“东数西算”八个枢纽十大集群均进行了深入沟通,并与多个节点进行了业务落地。超云服务器事业部总经理田锋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超云发布的东数西算高效能定制机型,并将继续以液冷新技术助力东数西算绿色发展。
超云服务器事业部总经理田锋
2023年将逐步迈向算网优化
如今东数西算政策已施行一年,产业发展模式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前期的算力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机构牵引,建设好算力数据中心再去找业务。后来逐步过渡到云公司把存储或者渲染类业务真正放在了西部,推进了算和存的分离以及算力业务的发展。
东数西算第一年的建设是以工程建设为主,距离算网优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多的是数据中心在找业务,目前还没有出现业务太多导致算力资源不够的情况。同时不同的枢纽也可以被当作招商的节点,如企业要把自己的业务放在枢纽的部分,政府会提供便利条件,如电力、网络等优惠条件以及补贴。
“预计2023年算力建设将逐步走向算网优化。探索怎样达成双碳的指标要求,怎样把数据中心的PUE持续降低,怎样优化计算跟能耗的关系,怎样提升机房的利用率等。开始运营精细化的过程。”田锋讲道。在东数西算建设的初期阶段,主力承担建设的以政府、央企、国企为主,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源优势,比如电力、带宽等,并且开始大范围采购算力设备。伴随着节点具备电力网络和土地资源的属性,东数西算下一步会对整个数据的安全性做通盘的考量。
用绿色电力驱动强劲算力是东数西算的重要方向。就绿色能源来说,太阳能所供应的能源比例比较小,风能所供应的数据中心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所以水电是很好的能源提供方式,还可以用水储能。然而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不是无限的,也就出现了一些公司超前做建设。曾有两会代表提到,现在东数西算存在超量建设的情况,超量建设的根源在于很多自然资源和能源电费是有限的,而具备这种优势的地点并不多,比如一个数据中心建完之后,一些优势的低成本的电可能就用完了,再建的电力成本不一定低,这是重视超前建设问题的原因之一。
云市场将迎来新的洗牌
在业务层面,目前东数西算和云是紧密相关的。云市场去年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公司的云增速不及运营商的云增速快,同时国家也在推动国资云和央企云的建设。
所以对应东数西算的未来的行业布局,是和云紧密相关的。这主要是因为算力中心是提供服务的,要么提供云服务,要么提供主机托管服务,所以算力发展离不开云的建设。因此,未来国资云、央企云牵头,互联网的云作为辅助创新,其他公有云充分竞争的格局将全面形成。
“推动通用计算下的数据中心的成本降低,让更多企业选择上云,会是未来的趋势。”田锋讲道。
2022年对服务器行业而言变化也比较大,处于IT产业算力变迁的一年。在X86领域,英特尔、AMD、英伟达这三个提供算力核心的供应链公司,都发布了新的产品,因此做算力设备的公司也在做产品的新旧替换。然而在整个算力设备里,每一代新产品的功耗都会更高一些,但是随之而来的性能也在加倍。
“现在追求的是能效比,而不是单纯的性能或者功耗。”田锋讲道。超云去年发布的新的产品里也为东数西算特别做了机型。
一是发布了一款占用机柜空间比较小、存储容量比较大的机器,9厘米左右的高度可以放24块大的3.5寸机械硬盘。这对提高整个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存储密度很有帮助。而且它以2U空间为体积,运维也比较方便。
二是加大了液冷的投入,液冷的设备是降低数据中心PUE比较典型的方式。超云去年发布了液冷的整机柜、单体设备等,而且在能源行业做了较多落地。芯片的换代带来性能的大幅提高,但同时能耗也会显然提高,通过液冷可以解决高能耗、高发热的问题,让数据中心保持比较快的速度运行,不会因发热量过大导致计算能力的降低。
三是发布了行业首个东数西算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白皮书,帮助行业人士更快的了解数字算力的建设模式。
超云发布《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设计方案白皮书》
ChatGPT的爆火带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算力吸引业务层面是很有效的,因为人工智能训练的部分是可以放到云上去做训练,与之相关的元宇宙一些视频图像和电影渲染的工作等也可以用东数西算的模式去做托管。
训练工作对服务器的要求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一个模型训练完成后,机器就可以开始另一个训练模型或另作他用。“所以人工智能在东数西算的部分占比还不是太大,但是人工智能业务是东数西算好的发展方向。目前还没有太多人把AI算力布上,所以导致大量AI算力需求扎堆出现,而八大节点目前的AI算力资源却不足,这个问题是凸显的。“但是前年兴起的元宇宙类业务则在很多枢纽做过提前准备,所以现在很多枢纽在承载一些元宇宙、云游戏相关的业务运转。”田锋讲道。
总体来说,东数西算是国家数字经济的重要落地战略举措,经过一年的建设过程,在算力枢纽数据中心建设、算力与网络布局、PUE节能优化,以及政府政策聚焦多个方面,都有实质性进展,为2023年及未来建设数字中国打好了基础,也为国家数字经济明确了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