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剥离传统业务,云能扛起IBM这家百年老店吗?
2020-11-05 17:11:39 来源:科技云报道 作者:【
关键词:混合云
 
今年4月,在美国疫情进入“至暗两周”的背景下,IBM原云服务负责人Arvind Krishna正式履任IBM公司第十任CEO。
  今年4月,在美国疫情进入“至暗两周”的背景下,IBM原云服务负责人Arvind Krishna正式履任IBM公司第十任CEO。
  此前,IBM 当时的CEO Ginni Rometty已在年初宣布辞职。
  IBM新任首席执行官 Arvind Krishna表示,目前正在肆虐的疫情将会推动企业对于AI、云服务等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而这些领域恰恰是IBM最突出的机会。
  6个月后,Arvind Krishna将他的计划向前推进一步,决定拆分IBM。
  10月9日,IBM正式宣布将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IBM会将IT基础设施服务部门单独上市,暂时被称为NewCo。云业务以及其硬件、软件和咨询服务部门将保留IBM的名称。
  Arvind Krishna表示:“IBM将专注于公开的混合云平台以及AI能力,NewCo将更加灵活地对全球重要基础设施进行设计、运营以及数字化改造。”
  经过多次拆分的IBM将何去何从?新IBM的云服务能否担当百年老店的发展大任呢?
  1、拆分出两大业务版块
  IBM是一个大型的、成功的、自豪的百年企业。但是多年来,很明显,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营模式下在试图管理两个截然不同的业务时,IBM面临着重大挑战。
  Arvind Krishna说:“现在是时候创建两家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市场领先公司了。”
  IBM将于2021年底之前将其全球技术服务业务的托管基础设施服务部门拆分为一家新公司,临时称为。该部门包括一系列传统基础架构及相关数字化转型业务,但不包括服务器业务。
  NewCo将管理和现代化客户拥有的基础设施。拆分出的新公司拥有9万名员工,整个拆分和运营的改变将花费IBM近50亿美元的费用。
  公开数据显示,IBM IT基础设施服务部门为全球115个国家的46000个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该部门年收入约190亿美元,占IBM全年营收的1/4左右。
  IBM称IT基础设施市场的机会将达到数十亿美元。IBM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的初步财务结果。预计第三季度收入为176亿美元。全球技术服务部门第二季度的收入为6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
  拆分后的IBM将专注于1万亿Arvind Krishna 表示:“在前所未有的业务中断之际,我们的客户看到了基于开放技术的IBM混合云平台的价值。
  我们致力于不断发展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起,构建一个持久的混合云平台,将成为我们客户和世界创新的强大催化剂。”
  多年来,IBM一直在削减了传统业务,以专注于云计算,旨在弥补软件销售放缓和大型机服务器需求的萎缩。
  Krishna表示,IBM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将占公司剥离后的大部分收入。Krishna领导IBM以340亿美元收购了企业软件制造商红帽Red Hat,该公司现已成为IBM混合云部门的一部分。
  他认为:“红帽所取得的成功使我们充满信心,这是正确的举动。此举是公司业务模式的重大转变”。
  IBM的云和认知软件部门(包括Red Hat)在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了57.5亿美元的收入,红帽收入同比增长17%。
  美元市场规模的混合云市场。
  2、混合云成了IBM的主业
  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
  混合云是可将公司的本地私有云服务和第三方公有云连接到单个灵活的基础架构中一种计算环境,可以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自由移动工作负载。
  Gartner定义了两种常见的混合云平台类型——混合单云和混合多云。
  混合单云是具有一个云提供商的混合云,实质上是将单个公有云提供商的软件和硬件堆栈扩展到客户的本地环境,以便在两个位置运行完全相同的堆栈。
  这两个环境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混合环境,可以使用与管理公有云基础结构相同的工具进行管理。
  混合多云是基于开放标准的堆栈,可以部署在任何公有云基础架构上。这意味着跨多个提供商以及在本地私有云,客户可以选择一组通用管理工具管理在本地或异地以及跨多个提供商的云。
  混合多云体系结构使组织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将工作负载从一个供应商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商。
  根据IBM网站提供的信息,IBM Cloud支持最完整的混合云用例范围,不仅包括IBM公有云和私有云,还包括跨多云环境,其混合云是“混合多云”。
  IBM认为,“混合多云”可以让企业的工作负载在不同计算环境和供应商之间迁移,也无需任何理由就可以更换云服务和供应商。
  Krishna在其上任的宣言中宣称,IBM是创新巨擘。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在所有这些塑造未来技术的基础领域,IBM 都是前沿的引领者。
  Krishna推出一系列具体行动中,包括由IBM和红帽Red Hat把Linux、容器和Kubernetes建立为新的标准,让Red Hat OpenShift成为混合云的默认选择,加深对IBM两大战略混合云和人工智能的理解等。
  3、保持中立”
  在公有云战场,AWS、微软、阿里云、谷歌云、腾讯云迅速成长,IBM和甲骨文在公有云战场不尽如人意,最后不得不选择混合云战略。
  在云计算领域,IBM将重心放在多云、混合云、混合多云的策略,以加大自身在云计算时代的实力。而仅一年来IBM宣称混合云战略选择“混合多云”,目标是领军行业发展。
  不过AWS、微软、阿里云、谷歌云、腾讯云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服务,那这些企业为什么要选择IBM的混合云?IBM又如何让用户信服呢?
  IBM和其旗下的红帽,以前都在做私有化部署,现在要做混合云,因此其策略是尽量“保持中立”,支持多个公有云厂商,以防止供应商锁定。
  早在2018年,IBM斥资340亿美元收购红帽,期望成为了混合云的头号供应商,并希望借此改变云计算的格局。这项开源史上最大的收购在2019年完成。
  IBM支撑着全球90%的信用卡交易,有着构建关键业务应用的经验,并拥有大量的工作负载部署用户基数,而红帽让IBM的云端之旅如虎添翼。
  这一收购为IBM混合云特别是混合多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IBM看重的红帽OpenShift容器平台支持不同架构,即支持传统的物理机和虚拟机,也支持各种公有云,无论是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或者阿里云,兼容各种平台。
  红帽的开放混合云可以帮助企业降低IT总体成本,获得混合云场景下的更好的协作体验。借助红帽提供的云原生工具,客户可以快速开发各种应用,都能提供满足具体业务场景的服务。
  IBM确保公司保持开源的信誉和中立的态度,也在刻意控制与红帽的交易。IBM计划通过2019年推出的Cloud Paks(行业定制版的软件包)横向和纵向地灵活搭配来销售红帽Red Hat。
  4、会成为风向标吗?
  云计算改变了ICT产业的格局。传统计算的巨头IBM因错误的判断,错失云计算窗口而跌落神坛。
  蓝色巨人虽说规模庞大,但是与亚马逊、谷歌、微软和苹果这些科技巨头相比,已经远离巨无霸多年了,市值更是不在一个等级上。
  但是在向云转型上,IBM的决心非常坚定,而分拆传统的硬件为主的基础架构业务,是一个轻装上路的举动。
  作为谋求转型的老牌企业,IBM自身在不断向科技公司标准看齐,能否抓住疫情危机催化的云服务普及机会是IBM发展的根本,也是市场的第一个关注点。
  相较于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以及华为、甲骨文、SAP等IT企业在云服务和AI行业的领先优势,IBM正处于“追赶者”的位置,这也是云业务出身的Arvind Krishna晋升CEO 的重要背景。
  能否用IBM在混合云等云计算方面的技术实力赢得用户,则是第二大看点。
  在AI技术方面,IBM的AI系统Watson(沃森)现在被证明不太成功,甚至出现了给患者开错了药的情况。
  刚被曝光的IBM内部文件显示,许多医生在使用Watson时,发现AI给出了“多个不安全、不正确的治疗意见”,甚至在极端的诊断案例中,Watson给有出血症状的癌症病人开了容易导致出血的药品,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
  所以,在混合云服务中如何集成AI服务,或者专门发展AI服务,则是市场关注的第三大看点。
  第四个看点则是拆分对IBM的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而言,是福还是祸呢?
  效果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准。未来,HPE、Dell,甚至联想、浪潮等是否会效仿IBM的做法也未可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混合云的深层价值:弹性互联、安..
下一篇AI,5G和云计算如何在2021年影响边..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