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HAT为首的云计算厂商正在展开了一场“云”上大战,各种针对战疫、复工的促销方案层出不穷,这似乎预示着云计算头部企业的决战已经提前到来。
帕累托法则告诉我们,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当下的云计算市场正在印证这一法则,不管是来自IDC的分析还是Forst的报告,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即云计算市场的头部效应日趋明显,前几大云计算厂商占据着市场80%以上的份额。
不止如此,在新的云计算势力崛起的过程中,以往云计算巨头的市场份额也正在被拉低。都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云计算巨头之间的决战,是否意味着市场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们,已经无路可走?
事实并非如此,不管是已经诞生近15年的云计算市场,还是持续火热5年的数字化转型市场,都远远没有到饱和的程度。在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中,不管是彼此竞争激烈的巨头,还是夹缝求生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们,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或许在一些项目的竞争中有胜有负,但并不会决定这些企业的生死。
云计算市场神仙打架 是时候分胜负了
早在数年前,IBM与AWS在美国市场的对决就已经上演,但在中国市场,直到近两年,ICT企业出身的云计算企业与互联网出身的云计算企业,才真正开始针尖对麦芒。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ICT企业与互联网出身的云计算企业都是彼此的好伙伴,ICT企业负责生产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底层IT基础设施的产品,互联网企业则大量采购这些产品,建设云计算服务中心,将计算、存储等资源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最终用户。
但这样的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太久,ICT企业发现,互联网企业作为大的采购商话语权越来越重,不断压低ICT产品的利润率,相反,他们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则是大赚特赚;更重要的是,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已经越来越不关心ICT产品从哪里采购,而是更加关心相应的云服务水平和质量。
于是,ICT企业凭借自身在IT基础设施层面的优势,逐步迈进云计算市场;而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服务器产品,乃至底层芯片的研发。在中国市场,以华为、新华三、浪潮等为代表的ICT企业正在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云计算领域,而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越来越关注底层产品技术的研发。
如今的中国云计算市场,ICT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从底层产品技术到平台服务,再到面向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双方的竞争已经全面爆发。尤其在企业上云的趋势下,几乎所有的企业招投标,都能看到这些云服务商的身影。
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并没能掩盖掉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上的PK,在面向不同行业的客户时,双方可谓是各有斩获。但ICT企业作为云计算市场的后来者,终究要想方设法抢占更多的市场,与互联网企业的全面对决已经在所难免。
竞争日趋激烈 中生代和新生代们怎么办?
在笔者看来,当下云计算市场的激烈竞争,尽管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体现出来,但这种争夺还主要体现在云计算的“大盘”市场上,即市场份额的争夺。过去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是阿里云一枝独秀,现在,包括华为云、腾讯云等在内的云计算企业也在快速崛起,市场逐渐呈现“一极多强”的竞争格局。
因此,对于Ucloud、金山云、青云Qingcloud、华云数据、七牛云、数梦工场等众多云计算市场的中生代、新生代来说,云计算的“小盘”市场还有很多机会,尤其在面向一些行业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特殊需求时,这些云计算厂商凭借自己特有的优势往往比巨头们更有竞争力。
以金山云为例,凭着自己对视频与游戏行业的独到理解,金山云在这两个行业收获了大批客户;而青云Qingcloud则通过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持续打磨,在金融等相关行业拥有大批粉丝。或许,从公司整体实力上,这些中生代的云计算企业不如HAT这样的巨头有实力,但凭借差异化优势,他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市场近年来一直都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这一点从IDC近日发布的《IDC FutureScape: 全球云计算2020 年预测——中国启示》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出:到2021年,中国90%以上的企业将依赖于本地/专属私有云、多个公有云和遗留平台的组合,以满足其基础设施需求;到2025年,50%的中国企业IT基础设施支出将分配给公有云,四分之一的企业IT应用将运行在公有云服务上。
而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增长维持在20%左右。其中,我国云市场增速更是远高于全球,2018年我国整体云计算市场规模达962.8亿元,增速39.2%。
对于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云计算企业来说,云计算每年的增量市场就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这些云计算企业不愁没有客户,即便是像HAT这样的巨头同样需要开足马力跑马圈地。可以说,在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大势的今天,企业对于云计算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当下云计算服务商的服务能力,如何跟上客户的脚步远比彼此的竞争更为迫切。
早几年间,云计算厂商跑马圈地时最常采用的手段就是——降价,有的企业是每年一降,有的则是一年降几次。云计算市场的价格战好不热闹,但近两年这种价格战已经不再那么引人注目,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厂商开始更加关注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
在云计算逐步普及过程中,价格不可能持续下降,投入和产出终归有一个平衡点;早期各个厂商为了占领市场,可以采用这种短期市场手段,但价格不可能无休止地下降下去。那些动辄零元投标或者一元投标的项目,说不定会在哪里隐藏着一个大坑,一个地方省了终究要从另一个地方找补出来,有些项目最终甚至无法交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HAT这样的头部云计算企业,还是其他各有所长的云计算企业,有以下三点是不能忽视的:技术、服务、生态。这三点是决定一家云计算厂商从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甚至会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
产品技术是基础。对于云计算这样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是第一位的,云计算不只是将网络、计算、存储资源打包卖给客户那么简单。如何将这些资源产品化,并以最优的组合、最佳的稳定性快速、安全、稳定地交付给企业才是核心,其中牵扯到许多底层架构、操作系统、应用兼容等诸多技术。一家云计算企业可以不用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所建树,但一定在资源整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服务交付是关键。资源的产品化只是云计算厂商的基础能力,交付给客户,并帮助客户产生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技术的价值变现。在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客户对云计算企业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云计算厂商再也不只是帮助客户构建云基础架构,而是既要懂行业,还要懂企业、懂业务,并且能够确保云服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开放生态是保障。当云计算与企业业务的关联性越来越高,企业开始将更多的核心业务部署在云计算环境下,这样一来,云计算厂商就必须与更多来自底层架构(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厂商进行深度合作,与来自应用系统厂商全方位兼容,只有这样,云计算才能真正为企业业务提供帮助,进而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果说产品技术决定了一家云计算企业的深度,那么开放生态则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广度。
从2020年开年到现在,短短两个月间,国内股票市场上云计算概念股就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大部分云计算概念股都实现了50%以上的涨幅。不仅如此,多个中生代云计算厂商也进入排队上市阶段,科创板已经成为资本争相追逐的对象。来自资本市场的认可,无疑也印证了云计算市场的持续爆发,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唯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不负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