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新世纪头十年结束云计算的多极时代到来
2011-01-12 13:21:24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张承东【
关键词:云计算 智能终端 行业信息化
 
当新世纪的头十年宣告结束,人们看上去对计算的每个环节都不再想“迁就”下去了。如果把现今的计算环境粗略分为后台数据中心、网络传输管道和计算终端三个环节,那么,云计算、3G/4G、智能终端这三个技术热点话题基本能与之一一对应。这种局面也表明,过去那种在某一时段内往往只有某一环节能成为超级巨星的单一热点时代已经终结。

  当新世纪的头十年宣告结束,人们看上去对计算的每个环节都不再想“迁就”下去了。

  如果把现今的计算环境粗略分为后台数据中心、网络传输管道和计算终端三个环节,那么,云计算、3G/4G、智能终端这三个技术热点话题基本能与之一一对应。这种局面也表明,过去那种在某一时段内往往只有某一环节能成为超级巨星的单一热点时代已经终结。

  此前,我们曾经把焦点陆续放在大型机的部署上、放在移动和固网的互补上、放在瘦/胖客户端的争议上,但现在,人们要求新技术齐头并进的时刻已经到来。

  计算的多极时代

  如果说所有IT厂商在推销自己时都愿意预置一个“故事”背景的话,那么在过去以及未来的一年内,其中最大的背景道具就是云计算。

  与以前的网格、SOA等概念名词相比,云计算虽然同样难以让客户一目了然,但至今的发展似乎已证明,其“云遮雾罩”的特性听起来颇有喜感,不仅 激发了客户追问下去的好奇心,更激发了主导厂商要把这个故事讲明白的好胜心。而对于那些跟随性厂商,即便被动依然,但起码好过一直没有故事可讲。唯一令人 难为情的在于,当你随波逐流也动辄大谈云计算,可能会被人说媚俗跟风;但如果你不向云计算靠拢,更多人会说你已经落伍了。

  但不管哪类企业,关键的问题是,云计算给IT厂商们带来的最大变化在哪里?

  “云计算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的交付方式。”IBM软件集团中间件业务全球高级副总裁 Robert LeBlanc说。Robert曾是IBM SOA业务的全球负责人。在他的主导下,SOA作为IBM在云计算之前主推的另一个IT概念,也曾获得极大关注。

  与业内一些人总是纠结于云计算如何定义不同,Robert表示,“我们现在不会去考虑云怎么定义的问题,现在看起来更是什么样的定义都有。云计算的雏形在IBM大型机的时代就存在,那时就已经有虚拟化、标准化的提议,而现在不过是把过去的各种零散的提法集合在一起。”

  发展至今,Robert认为云计算已经包含了虚拟化、标准化和业务优化等至少三个重要特征。市场上,虽然宣称可以提供云计算技术和产品的公司众多,很多都是只是聚焦在此三项特征的其中之一。

  从本质上讲, “云”最终能够提供的是一种计算能力,但目前体现出来的更为明显的特征则是“在交付模式上的改变”。传统上,IT产品大多采用设备模式 (Appliance),交给客户使用。硬件要运抵到用户的机房,软件则要预装硬件之中,客户自行运行系统即可实现应用。而在如今的“云模式”中,硬件和 软件可能都不需要放置到用户数据中心或客户端设备中,也就无需经过安装、配置这个过程。IT厂商交付给用户的内容从过去的产品、设备转变为看上去更为柔性 易得的计算能力、价值和服务。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云计算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是IT厂商对过去一些技术重新整合包装后,拿去忽悠客户的一种营销方法。这种说法看起来没错,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客户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对于客户CIO们来说,云计算其实可以看作是其借以提升IT部门的影响力、降低内部沟通成本的一大利好。

  原因很简单——IT业自诞生演变至今,从基本的OA、Web网站到复杂的数据库、安全认证、服务器等软硬件产品已经叠床架屋。对于像IBM等这 样的IT大厂,其硬件、软件产品线一再拉长。把这么多产品堆到客户面前,不止客户为“为何要买、怎么去用”头疼,即便厂商自己也为如何说清楚这些问题而犯 难。

  这样的难题该如何解决?IBM的应对之策算是典型案例。早在几年前,IBM就已经开始尝试逐步提升其单体的销售单位,即从“卖产品”升级为“卖 方案”。先通过咨询服务,承诺为客户集中解决某个问题,然后制定一个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把自己的核心产品打包进来。而云计算,作为这类解决方案的另一 种更具象的提法,的确为IT营销活动的顺利达成提供了一种听起来更炫、更能满足对未来的想象且在概念导入上也更为有趣的业务逻辑。

  2010年初,IBM软件集团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把原来由五大产品线组成的软件集团重组为两大块业务领域,其一为传统的中间件业务, 其二为解决方案业务(围绕行业为中心)。IBM原有的几大产品线,其中之四划归到中间件业务,它们分别是WebSphere应用与整合中间件、信息管理、 Rational和Tivoli;另外一些产品线则归入解决方案业务领域,它们是业务分析战略的关键产品Cognos和SPSS(2009年收购),还有 原有的协作工具Lotus。

  IBM之所以会在2010年做出这样的调整,原因正与产品和业务规模已经大到一定程度密切相关。根据IBM发布的一个2010年财政发展路线 图,IBM软件集团现有业务营收已经达到200亿美元,预期将达到300亿美元。IBM内部讨论认为,在这个业务规模下,IBM传统的五大中间件的产品线 划分已经不能涵盖新加入的技术产品,为了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客户面前“更加关注,更加有重点”,IBM之前已经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进行准备,并在2010年完 成这次拆分。

  一般而言,云计算可划分为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与SaaS(软件即服务)三个层面。以此为依据,IBM把偏重解 决基础架构问题的WebSphere应用与整合中间件等四大产品划为一类,把商业智能软件Cognos等一些偏重解决业务流程问题的产品划为另一类。

  在完成这一划分之后,IBM对其新收购来的“云计算”软件产品有了明确的定位。针对这一产品在云计算中所属的不同层面,可以很简单的找到其在 IBM产品阵列中的位置。比如IBM收购的Cast Iron、BigFix等公司,其产品关注基础架构层面,所以就归入中间件领域;而像Sterling Commerce,更关注电子商务这类行业问题,就归属到解决方案领域。

  在架构的重整之外,IBM在业务模式上也进行了升级。

  如今打上云计算标签的产品、技术和业务很多,但用户最终能够用上云计算大抵有三种方式,一是从头建立自己的云计算;二是利用原有资源接入云计 算;三是使用专业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而IBM则可以在云计算的这三个层面全都提供服务,“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可以提供什么”。Robert透露, 从IBM的统计来看,目前客户在云计算方面的切入,更多是从基础架构层面和从软件即服务层面的业务流程管理这两个角度切入。

  毫无疑问,这两个角度也将成为各大IT厂商在未来的重中之重。

  移动互联网的亲民路线

  与云计算的“宏大叙事”风格不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显得更为“亲民”一些。在这个领域,没有多少人会为厘清某些概念而劳心费神。不管是运营商、 电信设备商等庞然大物还是那些被命名为山寨的不知名小厂,无不为抢先推出一项赢取普通消费者芳心的应用,一款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的智能产品而时刻对市场上的 各种动态保持着高度警惕。

  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崛起,至少呈现出三个层面,一是移动网络的升级,二是终端计算能力的升级,三是业内王者的更替。其中,第一项移动网络的升级, 对运营商、电信设备商这类寡头企业依赖相对严重,与牌照、部署计划等因素勾连甚多,基础用户只能被动地坚信并默默地期待移动网络带宽的稳步提升,鲜有中小 企业能够分一杯羹的局面看起来并不够活跃。

  这一层面之外,在2010年带来巨变的是在终端设备和主导企业两个方面的推陈出新。

  过去一年中,几乎所有主流的电子设备制造商都在陆续推出智能终端产品。在苹果的iPhone之后,这些智能终端在应用处理器、操作系统、软件应用商店和触摸屏等工业设计多个层面都比2009年有了很大提升。

  在芯片处理器层面,ARM架构继续扩大覆盖面,高通、三星、NVIDIA以及国内的瑞芯微等各家IC设计企业纷纷推出该架构的芯片处理器,而且逐渐从单核产品进而推出双核产品,1GHz以上的处理器性能正在成为一款标准智能终端的基本门槛。

  借助一个更为细分的产业链条,ARM正在全球构建其影响力。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采用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在2009年高达40亿颗,在2010年很可能已经突破60亿颗。在智能手机市场,超过90%以上的手机都使用ARM芯片架构。

  在操作系统层面,苹果iOS和Android平台在市场的风头几乎全面盖过黑莓、塞班和Windows。其中,Android尤其取得了巨大的 成功,它迅速进入主流市场并成为最受欢迎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在北美,基于此操作平台的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苹果。在HTC,摩托罗拉,三星和索爱的帮助 下,这一平台已经构筑起了智能终端设备的另一个基本门槛。

  当然,当iPhone 4即便在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三天内销售170万台的记录时,当HTC、三星甚至连摩托罗拉都已经在ARM+Android的平台架构下迅猛出 货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昔日手机业的王者诺基亚却在迅速的衰落。繁复的菜单设计,多年不变的换壳戏法,行将就木的操作系统,所有这些并非刚刚出现的问题让 诺基亚很难快速取得改观。

  展望未来,在高端市场,苹果、HTC、三星等已经反客为主,高端即等于智能手机的现状已经在迫使诺基亚在塞班之外另起炉灶。而在低端市场,出货 量高达6亿台的中国山寨机厂商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拔寨。可以预料,如果诺基亚不能加大研发投入,敢于断臂求生,大力发展Meego操作系统,并适时推出 ARM+Android架构产品,整合软件商店等商业模式,那么,一代王者的陨落并非没有可能。

  作为近年来,IT业界最火爆的一个风潮,移动互联网领域在未来一年的看点颇多。

  其一,英特尔的反攻。在芯片处理器层面,ARM诚然已经取得很大的声势,但如果综合企业规模和市场掌控力等综合因素,目前在声势上似乎暂落下风 的英特尔依然具备巨大的爆发力。如今,英特尔已经很明确地提出,要把PC时代中积蓄的力量移植到 “Beyond PC”领域的产业环境之中。通过大手笔投入,英特尔正在逐步缩小在芯片功耗上与ARM架构产品间的差距,这一点即便是ARM高层也已经承认。

  在2011年,如果说在智能手机领域,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产品可能还难于在市场上与ARM阵营对垒的话,那么,处在PC和手机之间的智能平板电脑领域,无疑将是双方鏖战的重点战场。

  其二,运营商和华为、中兴等传统设备商的力量。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移动网络的升级是关键前提,但也偏于“基础”。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产 业真正起飞之时,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商往往会因为网络不够快、资费还很贵而备受消费者的责骂,同时慢慢沦为一个低价值含量的通道管理者和建设者。但显然,他 们并不会接受这样的结局。

  作为运营商,三家运营商无疑已经看到好的终端设备对网络数据业务的显著拉动作用,所以不论是联通对苹果、还是移动对黑莓,基本都拿出了相当多的市场措施去推动,2010年底联通iPhone 4新政背后,就是运营商之间围绕着终端产品打出的一次攻防战。

  从长远看,运营商在短期内用户数量的增长到底带来多少利润仍然值得关注。而作为设备商,华为和中兴此前就在海外市场开拓终端设备市场,但现在看 起来,这还不够。华为已经在日前发布了其声势浩大的终端战略,明确公司将从网络业务向云计算和终端业务延展。在2011年,与运营商合作非常娴熟的华为等 设备公司将如何向社会消费营销转型,将是业内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其三,山寨厂对智能终端的推进速度。在2.5G市场,山寨厂的推进导致这一代手机价格迅速降低,覆盖率明显提升。由此,人们自然也非常期待山寨 厂能够把这一成功尽快复制到智能手机(终端)市场。但能否实现?目前业内观点并不一致。比如ARM公司总裁Tudor Brown就看法谨慎,认为山寨早晚会进入这一领域,但现在还是太早。

  然而在另一方面,临近2010年底,突然火爆的千元以下Android智能手机话题却让我们看到这个可能性似乎正在提前。在通信芯片和应用处理 器芯片领域都占据技术制高点的高通突然宣称将推出100美元Android智能手机,这让很多人猜测,高通是力图避开在2.5G市场上的覆辙,赶在联发科 之前,降低智能手机的进入门槛,借鉴联发科在上一代手机上的成功来巩固扩大自己目前的优势地位。

  此外,阻碍山寨厂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因素还有不少,比如目前全球3G智能手机基本上都以运营商捆绑为主,但山寨厂目前还很难进入运营商的采购名 单;再如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要有丰富的软件应用商店做支撑,善于在硬件制造上做文章的他们能否让自己的产品和丰富的软件市场衔接上,无疑是个关键问题。

      

责任编辑:ljy8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依托微软合作伙伴 利用云计算优化..
下一篇细数云计算中存储必备的9大要素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