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西进成都:“云时代”的中国IT第四城
2011-01-08 12:01:03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周燕军【
关键词:云时代 成都 戴尔 德州仪器
 
  在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之年,IT业的巨头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西进,选择了成都,选择了成都高新区。在成都2010年的记事本上,可以看到如下的记录:

  在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之年,IT业的巨头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西进,选择了成都,选择了成都高新区。在成都2010年的记事本上,可以看到如下的记录:

  9月14日,戴尔(成都)旗舰基地项目落定成都,打造戴尔服务全球新“旗舰”;

  9月26日,仁宝集团宣布在成都建立制造基地及总部项目;

  10月15日,德州仪器将其在中国大陆的首个生产制造厂放在成都高新区;

  10月22日,富士康在成都投资的第一个生产性项目“鸿富锦”投产;

  10月29日,集生产、研发、销售运营“三位一体”的联想(西部)产业基地落户成都;

  11月16日,纬创集团落子成都,在此设立生产基地和总部项目;

  11月23日,全球最大台式电脑CPU散热器供应商“奇宏科技”落定成都高新区;

  ……

  七年前,IT业还不知道 “成都在哪里”,英特尔坚定赴蓉落户,成都开始有了电子信息产业,并第一次走在了西部的前列;而今,在承接全球第二波IT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地处西部的成都再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IT巨头俱乐部

  解读IT产业与成都这座城市的关系,或许需要重回2002年。那一年,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决定在中国投资兴建其全球第二个芯片封装测试工厂。当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吸引下,英特尔决定在西部地区的西安和成都中二选一。

  在第一轮的竞争中,成都不及西安,西安进入了英特尔的优先考虑范围。但一场沙尘暴解救了成都,就在英特尔小组西安考察结束即将离开时,一场沙尘暴将他们滞留机场数小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更佳的成都最终成了赢家。

  作为IT产业的晴雨表,英特尔在成都的落户引起了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关注,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也纷纷效仿英特尔,开始在西部布局,七年之后,以成都高新区为依托,成都已然成为西部地区“IT巨头俱乐部”。

  过去的七年中,富士康、仁宝、戴尔、德仪(TI)、联想、纬创、奇宏等全球IT巨头们纷纷来蓉,也让成都这个西部“IT巨头俱乐部”名副其实,并使成都真正实现了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2010年 《福布斯》曾发布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研究报告,评出的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城市中,成都名列榜首。成都之所以能够入围,就在于成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全球IT巨头们均大举进驻成都。

  不只是IT制造业方面,在软件服务外包方面,成都也是巨头云集。数据显示,作为“软件产业城”的天府新城,目前已落户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500多家,聚集了IBM、诺基亚、甲骨文、华为、马士基、西门子、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服务外包100强中有5家已进驻天府新城。

  在载体建设方面,通过政府建设、软件企业自建、第三方投资建设模式,已形成高新国际广场、天府软件园、孵化园、天府新谷、联通、移动、中兴、安捷伦等约13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部建成后将可形成约420万平方米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承载能力。

  同时,成都还将积极打造覆盖西部、辐射国内外市场的游戏运营中心,引进国内网络游戏前十强企业在成都建立运营中心。金山、盛大、完美时空等国内网游巨头,以及包括全球排名前三的电竞公司GGL和微软Xbox360研发中心等国际大型游戏企业均聚集于此。

  而在强调IT应用的 “云时代”,成都又开始着手在高新南区东边以及中和场片区划出10平方公里,用于IT信息研发与高端载体的打造。还将建设一个超级“视频中心”,提供视频处理、传输、下载服务,不仅可以实现视频与音频共享,还可从有线到无线,与用户全面互动。

  中国IT第四城

  “谁赢得英特尔,谁就是西部IT产业的老大。”七年前的一句预言如今成为现实。7年之后,戴尔、仁宝、富士康等企业高调进驻成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企业进驻的价值无疑等同于当年的英特尔事件,成都的 “中国IT第四城”地位日益凸显。

  2010年11月22日,来成都参加第三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曾专门谈到全球IT产业转移与成都机遇的命题。他分析称,随着这些全球IT巨擘到来产生的技术流、创新流将使成都腾飞。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成都的坚持由来已久,而且有目共睹。在田力普看来,新欧亚大陆桥破除了中国西部内陆城市不适合做IT的 “区位迷信”,而富士康、联想、戴尔入驻成都,让成都整体构建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机会到来。

  事实上,成都曾邀请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做过区域产业发展评估,其结果是,成都融入全球一体化布局,产业领域最能有所突破的,就是电子信息产业,而这一产业形态也迎合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说:“我们过去一直在做准备、打基础,但现在,跨越式发展的临界点终于可以跨过去了。”他认为,戴尔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进驻,让成都更有底气,也让四川脱掉了动能基地、打工者基地的帽子。

  这一跨越让“中国IT第四城”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在中国大陆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为代表的中国三大IT产业城均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在西部,西安、重庆和成都的争夺中,成都已经拔得头筹。

  而这一梦想何时才能真正实现?汤继强的预期是2015年。目前高新区核心区的GDP为520亿元,产值1000多亿元,以当下25%-30%的发展速度估算,数年内高新区将成为“3000亿元园区”。而10年之后,成都将有底气与中国IT产业的前三京、沪、深媲美。

  汤继强的信心源自成都高新区已拥有的IT巨头。他称,以富士康等为代表的全球领先电脑及信息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商来蓉,“蝴蝶效应”显现。让成都IT产业链不是简单的“垂直整合”能力提高,而且呈现出“立体构建”格局,加速了成都IT产业融入全球产业核心价值链的进程。

  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成都这次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不同于以往,而这些来成都的IT巨头们来蓉的战略,都不是将立足成都的发展定义为简单的制造生产,而是从前端研发、后端生产、末端市场“三足”同步的完整产业链,整体向成都转移。

  这正是成都成为“中国IT第四城”的重要基础。

  成都的IT基因

  与第一波的全球IT产业转移不同的是,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多是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依靠大量的创新技术。

  所谓的成都“IT基因”就是成都在直面第二次产业转移机遇的时候,其“底气”,已不仅仅来源于“低成本”竞争力,更是通过已具规模的完整产业链聚集,直指产业链价值高端,完成一次突破临界点之后的电子信息产业“成都崛起”。

  2010年11月23日,当全球最大台式电脑CPU散热器供应商 “奇宏科技”落定成都高新区时,奇宏科技董事长沈庆行以一句话回应成都项目的定义:“未来扩容,大陆地区所有增量都将‘托付’给成都。”

  而在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看来,“保持‘低成本’是优势,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一个区域对这个产业的专注,以及发展这个产业‘先天’的产业禀赋,若要取综合值,成都是不二选择。”

  田力普分析这种原因时说,电子信息产业从研发、测试到信息安全、终端制造,每个环节都是涉及大量创新技术的科技密集型产业,若一个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高科技企业,是绝不会考虑在这里布点的。

  但富士康、戴尔、联想等最终都选择了成都,答案不言自明。背后的基础是,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载体和依托,成都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14个IT类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冠。

  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引擎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

  作为全国首批6家“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的成都高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之一,目前综合排名列全国国家高新区第四位,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全国第二,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产业化与规模经济能力居全国第四。

  市场也在向西部转移。咨询机构IDC预计,至2014年中国西部对计算机产品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1%,在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之后,中国西部将成为PC市场的另一个消费中心。中国西部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吸引高科技巨头西进的动力之一。

  戴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表示,西部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政府致力于在成都建立一个世界级的采购生态系统,这些都使成都成为一个最佳的投资地点,而且,该地区未来的生产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四川地区有丰富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良好的人才和人力市场,这些都让四川成为最佳投资地点。“与机遇失之交臂,那就会失去一个时代发展的主动权,而我们的未来机遇,就在成都。”奇宏科技董事长沈庆行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福州发力云计算新技术产业发展
下一篇云计算稳步潜行 中小型IDC成虚拟..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