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办公不仅体现在高配置的硬件产品上,充分利用新兴在线同步工具同样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方兴未艾的云存储服务就是这样一种工具。据Gartner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个人云将在2014年取代PC,到2016年,多设备间内容共享的实现将使消费者把近4成的数字内容存储到云端服务器。而在2011年,仅有7%消费者的数字内容被存储到云端。
事实上,IT消费化、移动化正在成为云存储服务的幕后推手。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是,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消费者正在使用多个移动设备,其中大部分都配备了高清摄像头,这导致了存储容量需求的增加。据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56亿。而云存储服务提供商正是看中了用户的“移动”需求,纷纷在云存储服务上下了大力气。
竞争激烈的云存储市场
谷歌是最早提出云计算概念的厂商,在云存储市场谷歌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厂商之一。2012年4月,Google Drive的发布标志者谷歌正式进入云存储服务市场。GoogleDrive中文名为“Google云端硬盘”,可向用户提供5GB的免费存储空间。Google Drive支持直接从网页浏览器打开多达30多种文件格式,即使在没有安装插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打开高清视频和Photoshop文件。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 Drive在正式推出后短短15天已拥有大约3500 4000万注册用户。产品推出数天,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可谓态势良好。
在云存储市场,微软不甘落后,2012年4月微软公司正式推出了SkyDrive客户端用于下载,同时推出了SkyDrive的付费云存储服务。很显然,SkyDrive带有强烈的微软色彩,它为WindowsOffice的用户提供了更大的支持。比如,提供了本地/云端通用Office格式(Google Drive需要将文件转换成谷歌在线文档的格式)、更大的免费存储空间(SkyDrive为用户提供了7GB免费存储空间,比GoogleDrive多2GB,而这不起眼儿的2GB空间可以让用户多上传400张照片)、用户可通过SkyDrive.com进行远程访问以及双重验证(two-factor authentication)功能都是SkyDrive的“拿手好戏”。
谈到云存储当然不得不提到苹果的iCloud。2012年6月,在苹果WWDC大会上官方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iCloud用户已达到1.25亿。iCloud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
iCloud是苹果公司提供的云端服务,让使用者可以免费存储5GB资料,该空间可以使现有苹果设备间实现无缝对接。实际上,iCloud的推出在乔布斯看来并非简单的存储平台。iCloud将苹果音乐服务、系统备份、文件传输、笔记本电脑及平板设备产品线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联系非常紧密。简而言之,iCloud平台可以将用户个人信息存储到苹果的服务器,通过连接无线网络,这些信息会自动推送到用户手中的每个设备上,这些设备包括iPhone、iPodTouch、iPad以及Mac电脑。
在国内云存储市场,虽然缺少像谷歌、微软、苹果这样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巨擘,但参与市场争夺的厂商并不少,云存储服务包括金山快盘、酷盘、115网盘、新浪微盘、迅雷随身盘、360云盘等。
云存储的未来在哪里
云存储是当下市场热点,作为一项新兴的业务,目前谈赢利还为时尚早,但赢利也是厂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国的云存储厂商而言,赢利之路可能更不容易。正是基于此,金山快盘、酷盘、115网盘,无一例外地,它们都心照不宣地打起“免费”旗号,在这些厂商看来这是眼下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至于盈利模式依然模糊难辨。
酷盘创始人李刚的想法颇有代表性,他认为云存储服务商有两条路可走:一方面,是通过提供一定容量的免费存储服务吸引用户,等到用户需要再增加空间时再收费。另一个方法是,积累大量用户后开放平台,通过分成和其他增值服务赢利。不过,在他看来,这样两种设想目前在中国都很难被用户接受,“不少用户宁可不用你的产品也不会给你掏钱。”
当然,服务商们眼下似乎最关心的还不是赢利问题,而是要吸引更多的用户,为此,大家除了都提供不可缺少的“存储”功能之外,更强调提供各具特色的功能和服务:云端回收站、删除的文件随时恢复、基于云存储服务的开放平台、超大免费空间、断点续传等特色都是这些厂商夺取用户“芳心”的办法。
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是云笔记。所谓云笔记,就是把我们的电子笔记放在云端,其最大的好处之一是其便携,就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可查看和记录笔记的内容,特别是支持多种终端间的共享,如iPhone、Android版客户端以及PC。Evernote CEO菲尔·里宾(PhilLibin)日前声称,该公司用户总数已达3400万,其中140万为付费用户,其公开的报价为:Android为1.06美元,Windows Phone7为1.44美元。
云笔记的成功再次提示我们,无论何时,差异化的服务才是杀出云存储服务乱局的不二法则。
体验手记
移动办公新宠
在记者写稿结束之时也体验了一次云存储服务,着实给我的工作带来便利。在公司没有完成的稿件可以以文档形式存放到“网盘”中,通过手机客户端同步到手机中,在回家的路上可以思考斟酌稿件,而到家之后可以从PC端下载之前存放的稿件文档继续完成工作。借助云存储方式,大大省去拷进和拷出到传统存储介质的时间,同时避免遭受传统介质在无意中被毁坏的可能。
“联系人备份”功能是记者没有想到会整合到云存储服务中的,各种文件和照片的存储相对“联系人备份”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丢掉手机的烦恼不是失去了多少钱,而是失去手机中的通讯录。除此之外,访问密码也是记者认为实用的功能,从个人隐私的保密性而言,“密码锁”功能着实不可忽略。如上赘述,最吸引我的还是文档同步功能,笔记本电脑不在身边照样可以阅读工作文档,如此安全的各种终端同步存储应该是我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