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不确定性,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印记。从某种程度来说,越是传统的行业,应对挑战时所付出的勇气就要越大。金融,这一存于世上百年的古老行业正在这场“风雨飘摇”的变革之中苦寻着方向,而科技则成为了指引金融企业驶向远方的灯塔。过去数年,包括JPMorgan、Deutsche Bank在内的多家金融巨头大规模投资IT技术、成立科技团队,希望通过现代化的基础架构实现降本增效,从而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当然,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金融行业,不仅要面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微服务、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于业务流程的再造,还要顾及来自其他行业的跨界竞争,一些电商和零售商通过更加贴近客户的多元化服务“攻城拔寨”,沃尔玛的高管甚至喊出口号:“我们不是银行,但我们提供的众多功能胜似银行”。更重要的是,客户需求愈发多样性,体验也愈发极致,原有的业务系统已经难以支撑新的技术和业务形态。
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基金行业在一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基金行业发展20年来,从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到现在对系统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基金公司来讲,最初是作坊式的,由一两个人开发一个系统并支持一些业务。此后就逐步从功能化、安全方面进行延伸和扩展,随着跟互联网的进一步合作,基金行业的业务系统的并发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华安基金信息技术部总监蔡炯说。
的确,当敏捷开发、智能运维、集成交付这些新名词逐渐成为主流,金融机构核心系统的滞后性和复杂性就变成了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关调查显示,上述机构每年会为此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占据自身运营成本的30%-40%,并且还会额外花费数百万美元对核心系统进行升级,试图以此来获取不那么确定的ROI。
在不确定中寻找变革之路
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焦虑曾经挂在每一位金融家的脸上,直到移动互联网和FinTech的大潮袭来,让他们再一次看到了机会。前者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业务场景,让“需求在哪 业务就跟到哪”不再是幻想,后者在“云大物智”的帮助下为产品迭代、安全风控、客户洞察、合作生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只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望在数字化重塑的道路上抢占先机,毕竟无论是SI、ISV、CSP还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客户服务和交易场景才是最终的落脚点,而这恰恰是金融企业的立身之本。
“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认识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蔡炯谈到,华安基金自创立之初就意识到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种价值度高、个性化强的业务管理系统提升业务支持能力和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后来随着基金业务的发展,系统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也逐步在成熟,公司的IT战略就开始逐步采用外包,将开发资源聚焦到核心价值的系统建设当中去。”
通过自主研发,华安基金构建了快速响应体系,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调用内部开发资源,迅速将业务落地并依据新的需求进行调整,由此大幅提高了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资源协调、开发沟通等业务的效率。此外,华安基金还可以在业务交付时做到贴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让供应商的服务版本可定制、人员成本可控制等。对于那些客户信息多、产品定制化程度低的大型供应商来说,灵活扩展与高可靠性同等重要。
过去,传统金融机构更多是围绕产品而非客户需求来构建核心的业务系统,其不利一面在于当业务流程发生改变时要依赖相互关联的应用来实现,这种固化的方式丧失了应有的业务灵活性,对基础架构密集型的企业尤为危险。
从基金行业的角度来看,已有的IT人员更多还是在支持业务部门进行业务落地,很难腾出精力专注于新功能和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的部分业务系统被大公司所垄断,其后果就是一些模块和系统价格提高,拖累了企业原本用于业务创新的资金投入。而对于选择小型服务商的基金公司来说,尽管前者的产品可能足够好,但是却缺乏支持业务系统的接口,要知道API已经成为连接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为传统金融价值链松绑
“随着基金业务的发展对业务系统和IT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基金公司的现状来看,基金公司的IT必须要寻找一些强大的外部合作伙伴来配合实现业务。”作为奋战在IT转型第一线的负责人,华安基金信息技术部运维主管匡献青深有体会,“IBM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华安基金与IBM的合作由来已久,我们的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服务器、存储、虚拟化等方面,都和IBM有着较为深入的合作。”
在金融行业,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关键。因此在选择IT基础架构的时候,首先要确保基础架构的可靠性,电源、线路、网络设备、应用服务、数据库存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存在单点风险,并且在发生异常时还要具有完整的本地处理能力或远程实时切换能力。这些业务系统不一定要用最新的系统,但一定要稳定、可靠且经过足够多的案例验证。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系统服务商,提供业务应对、安全防护在内的支持。
其次,随着金融企业与互联网的合作日趋紧密,基础架构的并发处理能力、数据库IO能力都要更进一步。近几年,无论是阿里云、腾讯云这样的CSP,还是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亦或是传统银行业,都在探索利用分布式技术打造组件化、服务化的新型IT运维模式,以及“多活”的容灾备份。
此外,设计架构之初还要考虑业务的可扩展性,避免基础架构对后续业务产生束缚而引起较多的升级改造。为此,华安基金采用了资源池的方式,通过增加横向节点(存储节点、应用系统节点等)提升负载能力,从而实现智能化、可感知的运维体系。未来,企业的IT基础架构一定是多维的,反映在业务层面就是交易+数据的紧密结合。这些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需要计算、存储、网络整合后借助虚拟化、云MSP、AI来挖掘更大的价值。可以说,现代化基础架构所做的,就是为传统金融价值链松绑。
“其实不仅是金融行业,IBM在产品研发,特别是行业客户需求以及整个IT的基础架构都有深入了解。”IBM大中华区系统部存储系统总经理吴磊表示,“我们深刻了解到在保证客户的核心交易系统、支撑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配合客户的IT部门,并更好地配合客户完成打补丁、数据升级、迁移等业务。这一切与我们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后续的运维都是一体化的。”
多维定义现代存储架构
如果说现代化架构是指引金融行业实现转型的灯塔,那么IBM就是推动客户走向最佳实践的领航员。得益于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快速落地和政策红利,中国科技金融企业已经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此大的一块蛋糕是任何一家服务商都无法忽视的。
通过对硬件性能、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维度的严格调研,华安基金选择了IBM的SVC和全闪存存储阵列(FlashSystem 900),前者支持存储虚拟化、异步复制等功能,可以在多个存储之间共享一个存储池,实现了生产存储和灾备存储之间的数据复制,后者则实现了高性能、微秒级延迟,以及99.999%的可用性和广泛的运营与成本高效性。
目前,华安基金的客户规模已经超过4000万,包括基金投资、资金核算、注册清算、电商在内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由IBM存储提供支持。业务运行过程中,FlashSystem 900可以比传统存储云7000节约20-30分钟来完成整个批量工作。
匡献青回忆称,最初接触蚂蚁金服余额宝的时候,客户对华安基金的硬件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已有的业务系统无法满足要求,只得寻找一款全新的闪存存储,为此他们找到了IBM FlashSystem 900和SVC。其中,F900能够支持百万级IO,占用空间少、更为省电,SVC则可以帮助实现本地存储之间的数据复制,不仅节约了CPU性能,还提升了硬件使用效率。
“我们使用了SVC和两台F900,在主机方实现了两台F900的高效数据同步。同时,我们用主机房的SVC和灾备之间的SVC可以进行异步数据同步,这样就实现了将F900的生产数据与灾备机房原来的闪存存储,与CCF这个降一级的闪存存储之间进行了数据同步。”匡献青说。
除此之外,IBM的服务和售后也让匡献青印象深刻:“在我们比较IBM服务器和主流的x86服务器时,拿CPU来说,IBM的CPU和x86的CPU性能上大致相同,甚至可能在x86服务器上可以提供更多的CPU。但是整体上,从操作系统到硬件,再到故障定位,IBM的一体化的服务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而x86的架构,在故障定位的时候,会存在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之间的扯皮。”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选择一款全新的IT架构决定着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业务模式,这意味着客户的采购对象不应该是一家简单的产品提供商,而应是现代化架构的合作伙伴,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除了要久经考验,还要满足多云、异构等混合IT环境。在系统软件设计的过程中,IBM考虑到了客户学习曲线,通过将界面尽可能统一以便客户在使用和运维的过程中大幅提升体验、降低复杂度和成本。
吴磊谈到,华安基金选择了向外扩展的架构,是针对稳态加敏态的IT基础架构非常高效且有前瞻性的选择,“SVC是一个针对跨稳态和敏态,帮助客户建立强健有利、灵活多变的存储资源池。F900在为金融行业的生产系统提供了超低延时,低了100微秒,又具备高性能,我们有多重的数据保护的全闪存的企业级存储服务器。这两个叠加,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个灵活、可扩展的支持稳态和敏态双态的基础架构环境。”
推动数字化重塑的领航员
从人机同行到Modern架构,IBM希望Modern Infrastructure(现代化基础架构)可以帮助客户应对未来3-5年的挑战。这一架构的核心是确保企业核心数据的安全和价值,而存储解决方案无疑是与数据紧密相关的一环,软件定义存储系统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IBM存储在过去数年中的全闪存市场、SDS市场等评选中一直处在领跑的地位,像SVC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全球用户超过10万个,交付了数十万个版权的license。
在吴磊看来,潜心修炼、以客户为中心是IBM存储成功的必备要素,“我们不是拿来主义,我们都是自主研发。从4800到V7000,到最新的F900、SVC,这些产品都是十几年软件的代码和硬件的架构。生产系统除了性能稳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有可回溯性。由于IBM是端到端的研发,我们整个的闪存算法,包括监控颗粒的电压、温度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端到端地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真正做到为客户金融级的核心生产系统提供一个强健、可靠的系统。”
为什么要提倡端到端?原因之一是在技术上和方案上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其二在于数据从写到介质上到读取中间经过的环节众多,而且核心系统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唯有端到端的层级校验机制才能从底层根本解决问题。
早在2011年,IBM就与镁光合作开发3D NAND闪存芯片,并在2013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闪存技术的开发。期间,IBM还研发了独有的黑科技:IBM FlashCore是包含介质、算法、芯片、校验、容错等关键闪存技术的集合,其中的热隔离技术、可变条带RAID技术(VSR)、Read-Once ECC校验技术可以大幅提升闪存系统的可用性,使用FPGA而不是x86处理器控制数据路径,使得IBM FlashSystem的IO延迟降到了微秒级,可以大幅优化性能,提升生产效率。
IBM已经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了软硬结合的现代化存储架构,并为客户提供着切实可行、稳定可靠的数据服务,“数据是最重要的客户资产,为我们的客户服务好他们的核心系统,确保核心系统的健康、稳定、高效,是我们的最高宗旨。随着时代的推移,客户使用这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实际上核心的技术和价值,并没有因为客户使用这些基础架构的能力发生根本变化,只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这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加强研发能力。”
除了数据服务,IBM还提供了横跨高中低端、软硬件、虚拟化的存储产品一致性体验,并且也是鲜有的同时覆盖软件、一体机、多云交付的存储厂商。由此,IBM不仅通过集成聚合基础架构,以全闪存和软件定义存储实现了敏捷、可控、高效的同步系统,还利用现代化的基础架构对企业的业务形态进行了数字化重塑。
结语
从Made for China到Made with China,尽管IBM对于IT基础架构的认知在随着时代而变化,但其不变的是以客户为中心将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初心,这也推动着IBM在中国的战略一路向前。而作为构建一切业务的基础支撑和数据服务平台,IBM的存储业务无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继续扮演引领客户向Modern Infrastructure转型的领航员。当人们身处在变幻莫测的浪潮之中,只有拥抱不确定性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