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融合基础设施"可谓惠普的"关键词"。在企业用户那里,"融合基础设施"代表一种解决方案,能够消除数据中心里的IT孤岛,提升企业IT敏捷性;而在惠普眼中,"融合"则是一项中长期战略。毕竟,要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管理、能源、制冷等各种基础设施全面整合以实现深度融合绝非一蹴而就的事。
目前来看,惠普在服务器层面已实现了较好的融合。例如,通过惠普的统一管理架构,用户能够轻松管理惠普Integrity动能服务器和惠普ProLiant服务器组成的混合环境。服务器层面既然已脉络清晰,接下来自然是存储层面的融合。就在刚刚过去的2011 HP Discovery大会上,惠普明确表示要整合存储,以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中国惠普企业业务集团存储产品部总经理蔡志刚则向记者详细讲解了惠普的融合存储战略。
存储融合势不可挡
蔡志刚表示,惠普融合存储战略既是惠普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战略的细化,也是惠普主动响应存储发展的体现。因为在惠普看来,现有的单一存储或统一存储企业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对存储系统的要求。例如,单一存储价格昂贵且难以满足云计算的多租户需求, 统一存储又扩展复杂,且统一性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和远程办公需求。并且,在存储管理上,上述传统的存储系统也难以实现统一而简洁的管理。
具体而言,惠普融合存储战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在存储设备的设计制造上尽可能多地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硬件,以降低成本;二是重新打造了现代化的横向扩展软件,该软件是基于统一的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支持独立扩展和应用本地协同;三是对服务器、存储、虚机、网络实现融合统一的管理,既适用于分支机构的小型机器,也适用于大型企业的私有云。
齐头并进 落实融合战略
落实到具体产品策略层面,蔡志刚表示,MSA、EVA、XP等惠普传统的存储产品线,还是按原计划进行正常的升级,以保护用户原有投资。例如,新推出的HP P6000 EVA属于惠普第五代企业虚拟阵列(EVA)。与上一代EVA相比,HP P6000 EVA容量增加1倍,能耗降低了40%,并提供精简配置和动态LUN迁移软件,以及8Gb光纤通道、10 Gb iSCSI和FCoE支持。
另一方面,惠普会着手帮助用户构建新的存储环境,利用虚拟化、云计算等手段,对惠普新型存储(包括LFTFHAND、3PAR、IBRIX、StoreONCE)进行整合。例如,HP X9000 IBRIX最近也实现了升级。新的X9000增加了垂直扩展能力,将起步的最小容量降到14个TB,降低了部署的门槛,充分照顾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又例如,惠普比预期更早地完成了3PAR产品与惠普融合基础设施的全面集成。借助惠普品牌和渠道的力量,3PAR发展势头大好,开始成为业界主流的SAN网络主存储系统。海航集团云存储平台就是基于惠普3PAR公用存储而构建。
此外,蔡志刚表示,惠普还将实现混合模式的转型,满足混合环境下的存储需求,对物理环境、虚拟环境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