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全年,可以用“多事之秋”来形容。疫情造成的世界经济衰退,成为国际环境动荡不安的根源。一蹶不振的经济成为政治、社会、民众生活等多方面动荡不安的主要诱因。按照以往的规律,外部环境的危机往往会凸显安防产业的重要性。作为安防系统核心部分的视频监控,也将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安防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美元,国内安防市场体量约为7000亿人民币。其中国内视频监控行业体量占比接近54%,成为了最重要的安防行业领域。
1.政府采购减少,行业应用成为市场增长主动力
城镇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安防产业增长的动力源,是视频监控行业的采购主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公共安全项目是视频监控产品的主要应用项目,政府采购一度成为了安防产业的最大用户。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下滑,经济增长拉动效果下降,国家大型基建投资放缓。其中涉及到安防企业的领域,如交通管控、平安城市等项目,市场需求也有所下降。2019年以来,国家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不断下降。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政府的工作重点在防疫防控,财政资金向防疫方面倾斜,而安防系统的新建与智能化改造项目,由于会造成大量的人员集中,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暂且搁置。2020年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5.85万亿,同比下降5.5%;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受到压缩,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低于全年支出预期目标(3.8%)其中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教育等安防相关领域的财政支出缩减最为严重。因此,2020年及今后,政府安防采购支出可能会出现持续缩减的状态。
2.技术变革加速安防消费应用落地,民用视频监控市场潜力巨大
和公共安全需求的政府采购、大中型企业安全需求市场相比,家庭、中小商家为主体的民用安防消费市场普及率一直较低。据了解,2019年中国民用安防占整体市场比重11%,相对于美国50%的民用安防普及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安防产业的网络化、智能化推广,为民用视频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除了摄像头单品应用以外,平台化的整体民用智能安防解决方案也将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监控,有望实现消费市场的应用落地。根据IDC的数据,2018年中国家庭安防市场出货量达到1338万台,预计2023年将突破1亿台。
目前,手机行业头部公司,小米、华为、中兴等品牌,凭借在AIoT领域的优势地位,基于自身巨大的用户基础,积极布局家庭监控领域,培育自己的消费品牌和粉丝群体。
3.智能技术助力突破技术短板,产品应用升级
传统视频监控技术存在的短板主要包括:
第一,非结构化数据利用效率较低。视频监控终端的普及产生了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这类数据目前利用效率偏低;
第二,数据孤岛。不同地区、不同生态、不同场景的视频终端系统的数据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数据之间缺乏有价值的关联;
第三,人力不可替代。现阶段,大量的监控视频仍然需要人力的查阅和分析,案件甄别平均耗时3000小时/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投入较高、误差率较高;第四,预防功能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的视频监控职能,仍旧停留在事故发生后寻找线索和证据,事前预防作用发挥尚不充分。
针对上述短板,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发挥其优势,AI应用将成为有效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目前,在视频监控领域主要应用的AI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在技术成熟度方面,视频监控涉及到的AI技术成熟度较高,2018年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的准确率已经高达99.3%;在数据可得性方面,视频监控终端采集了大量数据,可以满足算法模型的训练要求;容错率方面,安防行业存在大量的交叉数据,对误判有较高的容忍程度。因此,AI技术应用实现了视频监控从“看得清”到“看得懂”的转变。通过视频结构化技术提高视频数据的利用效率,并且实现大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业务联动。另外,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替代人力提炼监控信息,发挥预判能力,实现风险识别和防范。
另外,安防基础设施,尤其是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了包括金融、工业、地产、教育、零售等多个领域;未来,智能化的应用升级将成为视频监控市场的主要增长潜力。
截至到2019年,全国银行营业网点总数已经达到22.8万个,每年的视频监控支出在数十亿元级别,行业增速接近20%;全国各类大型工业园区数量多达2.2万个;商业楼宇和社区视频监控需求量在70-140亿元/年;国内拥有高校近3000所,中小学22万所,幼儿园26万所。本次疫情将会大大提高智慧监控的优先级别,未来1-2年,智能化升级将迎来快速增长,为视频监控行业贡献千亿级别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