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我国校园安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3-09-10 08:57:39 来源:太平洋安防网 作者:【
关键词:校园安防
 
全国多个省份接连发生多起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校园惨案再次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校园周边的治安形势越发严峻,迫切需要加强校园安防建设。

  全国多个省份接连发生多起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校园惨案再次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校园周边的治安形势越发严峻,迫切需要加强校园安防建设。

    国内校园安防建设现状

    学校技防意识薄弱,校园安防建设体系不完善

    纵观目前校园安防现状,一方面由于一些学校的技防意识比较薄弱,大多数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乃至高校只在人防和物防方面加大力度以确保校园安全,技防建设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致使人防和物防成为当前校园安防的主流。另一方面,校园安防建设的首要因素是建设资金,中小学安防项目的建设资金部分是由当地财政、教委统一拨款。而一些幼儿园和高校安防项目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来自校方本身,因此安防建设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校园安防建设的发展。随着校园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校园安防建设的不断推进,安防工程建设必将在全国各大中小学甚至整个教育系统掀起一个高潮。

    安防系统性能差,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需要

    由于资金短缺,加之对安防建设缺乏重视,大部分学校都以经济作为考虑安防建设的首要指标,选用的设备多为一些较为低档的安防器材,致使建成项目图像模糊、籠-质差、稳定性差、录像分辨率低等后果,不仅不能满足实时监控、录像查证的需要,而且远远达不到安全防范的要求;而这些不达标的安防系统恰恰又反过来影响校方的管理和重视程度,造成恶性循环。

    同时,个别早期已建安防工程的学校也大多都忽视安防系统的维护工作。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安防系统长期不间断地运行,早期系统的部分设备如硬盘录像机、摄像机容易发生故障,导致系统出现部分功能失效甚至瘫痪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技防系统的监控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全面提升大中小学的安防水平、改善管理条件以提高管理质效,实现校园安防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以防止或减少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确保学校安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安防系统不完善,安防各子系统间缺少联动功能

    大部分学校是利用在学校主要通道、重要场所(如,实验室、计算机中心、财务室)、围墙、各建筑物出入口等安装摄像机来实现监控。防盗报警系统则主要安装在交换机房、计算机中心和财务室等重要区域,以防失窃。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相互独立,不能互相共享。

    以周界防范系统不能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联动为例,基于校园范围大,外来人员非法进入触发了报警也能迅速隐藏甚至逃逸而不被发现,周界防范系统根本不能发挥作用,仅为一种摆设而已。并且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不能实现联动,致使漏报、误报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不能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因此无法发挥安防系统最大的防范功能,即事先预防并及时发现问题,而只能应用于事后查证。

    人员流动性大,难于管理

    校园安防主要划分为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两个领域。高校安防工作的难点在于开放度较高,人员复杂,流动性大;而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防工作的难点在于安防覆盖范围大,因为中小学生自控力相对较差,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最容易发生意外。目前大部分学校出入口的管理主要采用人员管理,并不能有效地管理出入校园的人员,因此迫切要求安装安防系统,以加强对出入口人员和车辆的有效管理。

    各自建设,不利于整合管理

    当前,不少高校、中小学均在各自的学校区域内独立建设自己的校园安防系统,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和标准,无法互联互通;图像存储分散、存储格式不统一,导致图像资源共享困难、数据无法统一管理和综合利用,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整个地市的上级单位(如,教育局、公安局)对全市的学校监控系统进行联网部署和管理,难以真正实现监控图像全局的保存和管理。

    校园安防未来发展趋势

    加大安防系统建设投入力度

    近期发生的多起校园门前袭击事件警示我们,学生的生命安全正受到社会极端分子的严重威胁,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防系统的建设,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尽快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

  学校应迅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装置。学校出入口设置的视频监控点应能覆盖学校门口四周25米以上,不应出现监控盲区,监控和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区域内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情况,并能紧急报警;学校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楼道、重点实验室、试卷室、危险品储藏室、财务室等重要部位和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均必须安装相应的监控系统;同时必须能够与当地公安机关实行联网;此外还应设立专门的值班室并有专人负责。

    及时升级改造以适应安防新要求

    随着近年安防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学校診-有的安防系统性能水平已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的安防技术水平,学校应在診-有安防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升级改造或者重新架设新的安防系统,提高安防系统的运作质效,达到辅助监控管理、减轻执勤人员劳动强度、防止或减少人为的差错和失误,实现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安全的目的,以适应新时期对校园安防系统的要求。

    因此安装集报警、监控等功能强大的安防系统已成为必然,这种集成化的安防系统不仅能节省成本,而且也符合校园面积大、布点多等特点。同时,根据高校和中小学的安防不同特点,从而建造适合不同校园格局的安防系统。高校人员密集,要求监控到校区每一个角落,需要在校内每栋宿舍的走廊、楼厅等处都装有摄像机;中小学人员密集性并不大,校园相对高校面积比较有限,因此监控主要设备在学校周边区域和学校门前,保障校园内的绝对安全。

    实现各安防子系统间的联动

    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校园暴力事件,学校的视频监控和紧急报警系统应与110指挥中心视频系统联网,特别是安装在校门口附近的快球摄像机应能覆盖学校门口两边25米以上,同时在门口附近安装能与监控系统联动的紧急报警按钮。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各级人员即可通过触动紧急按钮,联动摄像机自动调整角度对报警区域进行监视和录像。并通过网络将警情上传至110指挥中心,同时将图像自动切换到现场,以便于警方及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从而使校园处在警方的安全监控范围内,使校园安全得到有效的警力保证,这对于中小学及幼儿园防止校园暴力事件极其重要。

    建立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的联动,加快处警速度,第一时间查看警情,加强视频复核,有效解决漏报、误报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安防系统的安全防范作用。

    安装校园出入口门禁管理

  出入口门禁管理系统也是校园安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出入口门禁管理有助于加强学生及校园内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学生和工作人员通过刷卡出入,门禁管理系统对人员进行身份鉴别、确认及通行时间等进行实时控制和记录,从而有效防范外来人员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干扰或破坏。出入口门禁管理系统应具有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的功能。若发生外来人员强行闯入时,出入口门禁管理系统可联动视频监控系统,校园监控中心、公安局监控中心的监视籠-将自动弹出报警提示和该出入口对应的视频图像。通过安装出入口门禁系统,可以促进管理,加强出入口保卫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以及校园保安工作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及过程跟踪,实现对出入口车辆、人员进行有效控制。

    全市联网实现监控平台集中管理

  从教育监控系统建设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学校治安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统一监控管理需求的日益迫切,各个高校、中小学不仅在学校区域内建设自己的校园安防系统,各个区市公安局也开始将整个区市的中小学、幼儿园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管理,通过联网监控,实现了对整个区市的学校治安监控图像共享和综合管理,真正实现监控图像全局保存、使用和管理。公安局可以实时调用各学校的图像资料,灵活了解掌控全区、市范围内各个学校治安报警的情况;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对联网范围内的各校园云台、室外球机等前端设备进行控制,有利于警方及时查看警情,迅速制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管理平台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和降低防控成本,有利于后期扩展和维护。

    结束语

  自接连发生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后,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越来越多的校园选择科学、有效且节约人力、物力的安防系统作为保护校园安全和方便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尽管建立智能化的科技校园安防系统在资金和人员等方面仍存在相应的困难,校园安防建设尚缺乏标准指导,安防建设效果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考虑校园的安全,为学生的人身安全着想,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尽早建立一套能够快速反应,统一监管、行之有效的校园安防系统以保障学生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校园铺织一张密不可侵的保护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视频监控网络化 轨道交通需求大
下一篇城市模拟监控升级换代 光端机应用..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