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DDOS攻击持续威胁着电信级网络的性能与安全
2011-12-08 15:15:33 来源:CIO时代网 作者:【
关键词:DDOS 僵尸网络
 
近年来,僵尸网络已经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不断滋生垃圾邮件、网络钓鱼和身份盗用等网络犯罪。电信运营商的利益也在受到僵尸网络的侵害,由僵尸网络发起的DDOS攻击持续威胁着电信级网络的性能与安全,给运营商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僵尸网络已经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不断滋生垃圾邮件、网络钓鱼和身份盗用等网络犯罪。电信运营商的利益也在受到僵尸网络的侵害,由僵尸网络发起的DDOS攻击持续威胁着电信级网络的性能与安全,给运营商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DDOS攻击加剧

  DDOS攻击被设计用来淹没目标网络,从而使得受害企业无法处理合法的请求;在DDOS的多种表现形式中,运营商最多看到的症状是流量拥塞和带宽消耗,而不是应用资源出现问题。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运营商普遍完成了骨干基础网络的新一轮投资和升级,10Gbps成为了各运营商网络传输能力的普遍水平,而40G技术也正在逐步商业化。在这个过程中,DDOS给业界带来的困扰也在增加。

  僵尸网络对我国网络安全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记者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了解到,2008年7月至8月CNCERT/CC对僵尸网络活动状况的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国内外累计2797个IP地址(中国大陆有533个)对应的主机被作为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这些IP在中国均有访问和活动;累计302519个位于中国大陆地区的IP被僵尸服务器所控制;中国大陆地区有170748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被境外控制者植入木马,秘密控制我国大陆计算机的IP绝大多数来自我国台湾和美国。

  僵尸网络威胁3G互联网

  僵尸网络除了滋生DDOS攻击,也是当前蠕虫、恶意代码等应用层攻击的罪魁祸首;而DDOS攻击与应用层攻击、恶意代码等正呈现出结合的趋势。罗马伦指出,DDOS攻击正在逐渐分化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大于10Gbps流量的暴力式带宽侵占,表现为非面向连接的洪水流量大肆堵塞网络通路;另一种攻击可能对带宽的侵占并不高,但却是一种基于HTTP和SIP协议或者用户DNS的应用级流量攻击,它所带来的危害性会更大。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移动只部署有过滤垃圾短信这种传统无线业务的网关设备,尚未对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做好骨干流量和城域网流量管控、清洗方面的准备。3G在中国商用和无线互联网的搭建将进一步加剧DDOS带来的风险。由于国内移动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在2G时代不用面对DDOS攻击的问题,因此其在DDOS防范和流量清洗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而当3G商用,智能化终端和宽带化3G网络会与互联网接轨,而无线互联网内部也将互联网化,传统互联网面对的诸多安全问题,如DDOS攻击、蠕虫等,也将陆续出现在无线互联网的城域网中。这将会使缺乏固网DDOS防范经验的中国移动面临巨大挑战。

  多手段组合的手术式清洗

  采用多手段组合的流量清洗策略,是电信运营商应付DDOS攻击的现实策略。罗马伦认为,如果DDOS攻击来源的IP地址可以确定,攻击就应该被阻断在源头上;但更多的情况是电信运营商无法锁定攻击的源头,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路由策略来减少攻击的通路,通过执行单播反向路径转发的路由器策略来实现。此外,根据DDOS攻击类型的不同,采用同步代理等防御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不同级别的DDOS攻击,其流量也可以通过DPI设备进行过滤,整型限速到运营商可以接受的流量水平。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电信已经部署了3套PeakflowSP系统,共19台设备,而原中国网通也已部署1套系统,共10台设备。以中国电信为例,在中国电信看来,网络的安全与操作性能是中国电信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中国电信之所以选择Arbor Networks是因为其已证实的提供融合了流量工程和容量规划的网络可视性化和安全性的能力,这使中国电信能够预先规划网络发展,评估互联网对等关系并降低传输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SonicWALL发布可扩展的安全远程访..
下一篇Linux病毒的分类以及病毒的防范方..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