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UTM产品革命:谁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2011-06-13 11:04:46 来源:机房 作者:【
关键词:OK UTM产品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对于第一代出现在市场上的UTM产品而言,集成的防火墙、VPN、防病毒、入侵防护、甚至终端防护等功能实际上只是在设备中做了简单的叠加,一旦开启多功能时,各种功能模块对计算资源的抢夺就直接导致了整体性能的急剧下降。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对于第一代出现在市场上的UTM产品而言,集成的防火墙、VPN、防病毒、入侵防护、甚至终端防护等功能实际上只是在设备中做了简单的叠加,一旦开启多功能时,各种功能模块对计算资源的抢夺就直接导致了整体性能的急剧下降。尽管很多厂商也采取了诸如提高硬件配置,甚至采用ASIC硬件加速某些功能的手段,但收效并不显著。

  而另一方面,UTM的用户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对于UTM的要求已经日趋理性。目前很多的成熟用户,已经不再全盘接受厂商提供的各项性能参数。而是根据自己的网络需求,搭建测试环境,然后使用标准测试仪对各家的产品进行衡量。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无视厂商产品标称的连接数、吞吐量等数据,而是在环境中测试产品至少将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功能同时打开时的HTTP页面吞吐、FTP吞吐等数据作为选型依据。这样的测试,更符合用户的实用情况,再加上采用Avalanche、IXIA等标准测试设备带来的相对公平,其结果更值得信赖。

  面对着新的市场环境,联想网御在技术上持续改进,以力求推出满足用户性能使用需求的新一代UTM产品。特别是采用了融合引擎+PSE预检技术+优化匹配技术的新一代UTM产品很好的解决了综合性能问题。

  融合引擎,即在UTM产品内部,不再存在独立的防火墙、入侵防护、防病毒等检测引擎,而是被一个完整的UTM综合检测引擎所取代。事实上,现在防火墙、入侵防护、病毒防护等主要网关防护技术上,是有很大重叠的。采用融合引擎而不是多引擎独立甚至串联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重复检测带来的性能浪费。引擎的融合也必然带来特征库的融合,由此带来的性能提升实际上也相当可观。当然,厂商能够采用融合引擎的前提条件是,厂商对于防火墙、入侵防护、防病毒、VPN以及其他附加功能都有足够的技术投入和积累,特征库可以外购,但是引擎必需自研,或者有源码级的合作伙伴。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完成融合引擎的研发工作。

  在使用融合引擎的前提下,UTM产品还可以通过PSE预检技术和优化匹配技术获得进一步的性能飞跃。


  数据在进入设备后,除协议异常的流量流向异常检测模块外。主要的流量都交给PSE预检引擎。PSE预检引擎能够极高速的分离出清白流量和可疑流量,再将可疑流量交由特征优化匹配引擎进行进一步处理。

  PSE预检技术时一种将现有特征库进行数据抽象,形成体积远小于原特征的PSE库,然后利用这个PSE库的预检来加速网络处理的技术。PSE预检技术利用经过抽象处理的PSE库,所需检测时间不到常规的10%。当网络中可疑流量只占到20%时(这在实际中已经很高了),采用PSE预检处理可以将性能提升高达70%。

  在PSE预检完成后,对于可疑流量再进一步的交给特征优化匹配引擎进行处理。这种优化匹配的技术原理是不断根据处理过的数据包进行状态置位,当这个状态位被置于某个事先定好的值时,则触发相应处理。

  可以类比于警察在高速公路上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每查完一辆就放行一辆。而匪徒将枪支拆成零件分散在若干辆车中带入。当警察看到某一个零件时,由于无法确定,并不立刻扣留车辆,以免造成交通堵塞,而只是在心里做了个记录。直到检查到后面某辆车的零件时,跟心里的记录比对,发现这些零件能够组合成枪支,才对这辆车予以扣留。尽管前面已经放过了部分零件,但是由于零件不齐,最终无法组合枪支造成破坏。

  联想网御采用了融合引擎+PSE预检技术和优化匹配技术后的新一代UTM产品,已经可以做到防火墙+入侵防护+防病毒功能全开,其性能对比单项性能时,下降10%~20%的程度,可以在用户的网络实用过程中,真正的打开全部功能,为用户提供真正的综合防护。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应对无孔不入的新兴黑客威胁
下一篇手机安全软件已经开始呈现互联网化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