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第四届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互联网安全产业的“风向标”,该峰会首次发布了《CSS视角下的2018年全球网络安全十大议题》报告。从公布的议题来看,数字经济时代新问题凸显,同时也受到高度重视。
本届峰会以“安全强驱动,数字新生态”为主题,从“数字安全新生态如何构建”、“数字新生态下的安全边界”、“数字时代的安全之道”等维度,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安全是所有0前面的1”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此次,通过安全专家,从数百起安全事件、案例中遴选出了包括“欧盟相继推出安全条例,信息安全受全球范围关注”、“安全威胁社会生活稳定,行业安全无小事”在内的“十大议题”,全方位呈现数字经济时代全球网络安全趋势。
“2017年规模达990亿美元,2018年预计增长至1060亿美元。”Gartner Group今年4月的报告显示,全球安全产业规模正持续、稳步增长。然而,投入的持续加大并未有效改善安全形势,全球恶性网络攻击事件频发,尤其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各领域企业、机构纷纷联网、上云,进行数字化转型,让信息安全问题的影响范围更大、深度更深,而本次公布的“Facebook50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日本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CoinCheck遭遇黑客攻击”等议题也都体现这一特点。
“这些新趋势和问题,意味着安全不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能力补充,而是所有0前面的1。对于企业来说,安全能力与新技术研发、应用同样重要。对于行业来说,构建完善的数字安全新生态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并驱动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在峰会前致互联网从业者的一封信中,腾讯COO任宇昕概括了当前安全发展的三大新趋势,并建议各领域可以从“安全前置”、“联防共治”、“机制保障”三个方向着手,拥抱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安全新生态”。
以下为《十大议题》的摘要内容:
议题一:国内外相继推出法案,加强关键基础设施保护
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健康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为此,国家网信办发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初步构建起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法律制度框架。此外美国也颁布《2018 DHS网络事件响应小组法案》,该创新方法有助于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建设,能够利用更多的专家加强对美国网络的保护。
议题二:超大型技术设施相继建成,保障通信网络安全
为维护数据及隐私的安全,需要超大型技术设施的保障支撑。比如:在中国,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新一代世界最快超算,在英国电信公司建成几乎不可破解的量子安全网络。
议题三:欧盟相继推出安全条例,信息安全受全球范围关注
欧盟关于网络安全相关法案的推出以及相关改革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年5月,史上最严格《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正式生效。此外成员国还将把《网络与信息安全指令》落实到国家法律中,这一系列动作无疑会对全球网络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议题四:美国废除中立,签署法案,国际互联网安全形势迎来全新挑战
美国作为IPV4网络控制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一举一动一直都受到全球范围的密切关注。随着特朗普废除“互联网中立原则”,签署Cloud Act法案等一系列举措,互联网安全领域再次出现变革,国际互联网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议题五:数据及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提高数据安全能力迫在眉睫
自2018年以来,数据泄露事件频发。Facebook5000万用户数据遭泄,被当成操控大选的工具;另外,新加坡遭最大规模网络攻击,总理李显龙医疗数据遭外泄。加大数据保护力度,提升隐私保护能力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议题六:数字货币频频遭遇攻击,数字金融领域安全任重道远
金融领域,安全是重中之重。但诸如:以太坊智能合约存在巨大漏洞,超2亿美元被锁死、日本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CoinCheck遭遇黑客攻击,被盗5.26亿NEM币等事件频发。基于此,各国亟待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力度,数字金融领域的安全任重而道远。
议题七:AI技术前景无限,相关政策法案助力规避风险
AI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也面对着严峻的安全威胁,为此各国颁布相关政策,完善安全体系。中国推出“移动安全行动计划”;欧盟计划投入92亿元打造“数字欧洲”;美国新安全中心发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
议题八:满足日常需求,维护社会稳定,行业安全无小事
面对网络安全威胁,医疗,交通,教育等行业目前也难以独善其身。医院多次遭勒索病毒攻击, 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路人引众人恐慌。频发的安全事件,警醒我们需从根本上加强防御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监管力度。
议题九:构建全新安全联盟体系,维护数字新生态
新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政府、企业等机构应跳出传统概念,加强协作,构建安全联盟体系。对此,腾讯作为领军企业,参与发起“中国区块链安全联盟”; 阿里健康、腾讯等针对疫苗事件均上线问题疫苗查询功能。
议题十:探索技术领域,构建安全体系,安全是最强驱动力
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发现“应用克隆”攻击模型;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测试多款宝马汽车,为其探寻安全漏洞;微软推出新的平台安全技术。由此可见,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应提升技术、建立预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安全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