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适用于企业的经济型网络安全产品
2011-04-12 13:51:50 来源:PCPOP 作者:厂商投稿【
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早先从事网络安全的集成销售工作,接触过其中的很多产品,从防火墙到安全网关,从内网的行为监测系统到双网数据交换系统。这些产品大都应用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因为国家政策的需求,办公网、内部网必须和外部的因特网断开,这些单位需要建设两套甚至三套网络,这也是很多安全产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接触隔离卡

  早先从事网络安全的集成销售工作,接触过其中的很多产品,从防火墙到安全网关,从内网的行为监测系统到双网数据交换系统。这些产品大都应用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因为国家政策的需求,办公网、内部网必须和外部的因特网断开,这些单位需要建设两套甚至三套网络,这也是很多安全产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我所接触到的网络安全产品大都价格不菲,就拿一个安全网关来说,价格从数千到数十万不等,这还只是普通规模的网络应用。一般政府和事业单位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还算有实力进行如此规模的网络改造,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来说,采用这些高价的产品进行网络安全布置 ,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在一些集成项目中,接触到网络安全隔离卡这种产品,通过一块PCI的卡设备将一台机器变成两台物理隔离的电脑,单台PC的实施成本甚至不超过1000元,就实现了双网物理隔离的效果。当然,也有单位采用双机的方式去实现双网物理隔离,但相比较双机方案或者其他网络安全产品来说,隔离卡的实施成本就显得低廉了许多。如此高的性价比,使得隔离卡得到了很多政府、事业单位甚至一些部队的青睐,这几年从省市到地方,很多政府事业单位都采用隔离卡去实现双网隔离。

  隔离卡的发展

  我最早接触隔离卡,是在2002年,那个时候的隔离卡主要采取电源切换方式,在切换时通过硬件开关控制。这一代的隔离卡我们称为第一代隔离卡,和隔离卡厂家定义的那些标准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主要根据用户体验和使用效果来看。由于硬件的不成熟,导致了很多问题。我们就曾出现过隔离卡烧毁用户主板和硬盘的现象,影响极为不好。那个时候我们找遍了所有的隔离卡厂家,发现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令我们颇为沮丧。

  第二代隔离卡, 吸取了之前电源切换的问题,用数据线切换方式替换了可能损坏硬盘的电源切换方式,并且采用了软件开关控制,还有开机选择菜单,极大的提高了隔离卡的易用性,这也真正迎来了隔离卡大发展的年代。

  第三代隔离卡主要提高了切换速度。以往隔离卡的切换都要对计算机实行开关机或重启操作,这就决定了内外网的切换时间需要1分钟左右;而第三代隔离卡采用休眠技术,计算机不再需要重新启动,切换速度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休眠技术还可以保留切换前的工作状态,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到了第三代的时候,以前一直遗留的电源切换问题也解决了,一方面硬盘本身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隔离卡的厂家在数据线的质量,隔离卡上芯片的处理速度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善,部分厂家还采取了硬盘保护技术。这样在解决了电源切换隔离卡早期的问题的同时,也方便了这种产品的普及。

  隔离卡的未来

  从第二代开始,隔离卡就大范围的被政府事业单位采用。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产品的成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隔离卡公司大都开始消失或者转行,只有少数几家老牌子公司占据着市场,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目前市场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个隔离卡品牌有南京神郁(也就是易思克)、深圳利谱、珠海伟思。

  只是隔离卡的市场其实还是比较小的,这些隔离卡的大厂家都不是大公司,他们也经常推出一些所谓的行业标准,以试图规范这个市场,用自己公司的规范来设定行业规范,结果可想而知。不过,随着隔离卡的发展,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标准。只有专业专注于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厂家,才能占据市场。

  纵观这些年的发展,隔离卡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了,价格也在不断地降低。对于很多既想要公共安全又想要控制实施成本的普通企业,个人觉得隔离卡算是一种性价比很合适的安全产品了。目前,我们的一些企业用户已经开始采用隔离卡产品去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这个正是我们所看到隔离卡产品的未来,走向企业化和民用化。只是这个产品到底能不能在企业和民用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还是要看那些隔离卡厂家对市场的规划了。

      

责任编辑:ljy8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Ixia:全面应对云计算下的网络安..
下一篇如何非毒勿扰?McAfee沪上谈云安..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