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信息安全已成采购重点 执行细则呼之欲出
2011-08-30 16:36:20 来源:CBSi中国·ZOL 作者:【
关键词:信息安全
 
今年,财政部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要完善政府采购强化信息安全的政策措施,建立采购信息安全产品的审查机制”被着重指出。

  今年,财政部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要完善政府采购强化信息安全的政策措施,建立采购信息安全产品的审查机制”被着重指出。由此预示,国家政府已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这对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诚然,中国暂时还没有完全具备掌握IT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核心技术,但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层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政府出台与信息安全相关采购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2008年中国便成立了“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将国家与国内领先的IT企业技术实力进行整合,着重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研发。近年来随着同方、联想等“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核心成员的全力支持,已陆续推出了多种基于软硬件防护理念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现在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实力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结合实际需求方面,均具备国际一流水准。

  以民族品牌同方电脑为例,其针对政府部门的实际安全需求,已推出了面向单机应用的TST2.0安全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的大量可信计算机产品;基于内网隔离技术的“可信内网接入系统”;解决移动存储安全的“高速流加密芯片”以及基于此芯片的各类可信安全解决方案等。


同方电脑自主研发的高速流加密芯片

  甚至在全球难以破解的“电磁泄密”方面,同方电脑也提供了低泄涉一体机解决方案和产品。作为芯片级安全服务提供商,同方电脑现已成为中国可信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联想、方正等合资企业,也陆续推出了基于国密局安全加密芯片的可信安全电脑产品,成为国家可信安全行业重要的辅助力量。

  国家政府采购政策的引导、产业链各环节的强力支持,相信在各方利好形势下,中国的信息安全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不过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也存在着一些的短板,其中首要问题是要提高政府采购在实施过程中,对可信安全产品重视程度。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各省市政采负责人对可信安全产品认知度普遍不足,尚停留在“安全产品就是杀毒软件、防火墙”等认知水平,这导致大量优秀可信安全方案无法成功服务于政务信息化应用领域。因此,加强对采购人的必要培训显得非常重要,要使其真正认识到可信安全既可以提高信息化设备安全性,更可以减少软件产品的采购支出。对于安全提供商而言,能否让相关部门体验到可信安全产品价值也至关重要,能否提供产品免费试用或定期具备安全讲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制约可信安全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的主要原因,还是相关标准和执行细则的缺失,使得可信安全产品无法发挥真正作用。自2002年以来,中国仅出台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各种引导、方针性文件,强有力的执行政策始终未曾推出,安全标准也就无法真正落实到基层,导致具备“可信安全”属性的产品在招标项目中毫无优势可言。

  以美国为例,《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作为美政府采购的IT执行标准之一,实施至今以愈十余载,每天可阻拦各种泄密风险数千次。可即便如此,美国近期还是爆发了诸如“阿桑奇泄密案”、“五角大楼黑客泄密门”等事件。反观中国,在无法得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信安全保护下,是否会面临更大信息泄密危险?

  近几年我国也曾陆续发生过多起信息安全泄密事件,使政府遭受了极大经济损失,这为政府采购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安全产品和方案,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而开放的“准入门槛”,这不仅需要行业中各厂商的鼎力支持,也同样需要政采行业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去接纳他们。只有这样的,本土安全厂商的价值才能真正的发挥淋漓尽致,使我国信息化建设带来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分析云安全联盟对云安全问题的解答
下一篇“两高”文件明确危害计算机信息..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