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出门看天气”,人们的生活与气象服务密切相关。气象预报不仅提供晴雨信息,还提供舒适度指数、晨练指数、紫外线强度等级等生活指数,也与工农业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有了科技的加持后,气象行业正在发生怎样的改变?在智涌钱塘大会上,我们邀请到天津市气候中心国家级首席气象专家、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黎贞发,为我们分享“智慧气象”背后的学问。
“智慧气象,一方面是气象行业本身的数字化,主要体现为智慧观测和智慧预报,从定性到定量,从定量到精准。另一方面是服务。像交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能源气象服务等。我们跟海康威视合作,满足行业服务的需要,有效地提升了气象科研、业务及服务水平。”黎贞发介绍道。
今年1月,天津市气候中心与海康威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前瞻性技术,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联合打造农业气象观测新体系。“气象预报是我们的专长,但是我们需要实时监测各要素的状态,需要通过双方合作,发挥双方资源技术优势,开发观测产品,完善我们的算法,从而实现精准预报。”
在服务农业上,海康威视与天津市气候中心联合开展农作物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实现对作物的发育期、生物量、病虫害等精细化预报预测,从而辅助农业决策;
在服务都市生活上,以花期观测为例,以往,花开多少天、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花可能会开,都要靠人工去观察,如今,有了海康威视的感知技术和智能算法的加入,可以更高效、更准确地预告花期,乃至预告杨柳飞絮的污染等。
黎贞发认为,智慧气象还存在一些难点,像多要素的监测、跨行业的算法、提高服务市场化程度等,都可以通过海康威视的能力来补充,携手推进气象智能观测和服务智能化发展。
“未来,我们和海康威视在农业气象观测方面,能做的事情还很多。针对农民、生产大户和合作社,我们可以提供从种到收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解决增产问题;同时降低成本,通过远程监测和调控,减少人力支出;通过产地追溯,打造放心农产品,提升农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