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4日公布已完成排摸全市范围内具备内部道路属性的通道1529条。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编目入网1410条,占总数的92.2%;已完成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的1034条,占总数的67.6%。此外,上海还完成了内部道路与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对接,用智能化手段助力长效治理。
“内部道路也称为无名道路,其形成原因各异,如两个相邻地块在建筑退界后形成的公共通道,开发商代建未移交接管的公共通道,大型居民区或厂区、园区开发开放后,内部道路成为公共通道等。”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介绍说。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要求不统一,内部道路管理缺失,个别点位甚至矛盾突出,道路不平整、车辆乱停放、道路垃圾较多、路灯等基础设施损坏等问题成为城市管理“痛点”。
去年7月以来,上海市在内部道路的“有效纳管”上做文章。上海市住建、公安、规划、交通、绿化市容、城管执法、房管以及道路运输等部门协同配合,与各区联合推进治理工作。根据道路条件不同,针对无名道路的管理,最终形成了市政接管、自治管理和政府托底三种模式。
金晨表示,上海完善了内部道路的管理标准,部署保安全、保秩序、保清洁、保绿化和保设施完好的“五保”整治任务。针对停车管理,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研究制订了交通执法指导意见;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牵头制订了相关指导意见,并明确了道路编名规范要求。
“靠突击性整治形成的战果,容易产生回潮反弹。为此,上海探索出‘智能网格化管理’这一长效治理‘法宝’。”金晨透露,目前上海已完成内部道路数据在线标绘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与“一网统管”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对接。
在这一智能化平台上,内部道路根据治理的完成情况,分为红橙绿三色。点击某一条内部道路后,这条道路的区划信息、编名、长度、宽度、起始终止等信息都能显示出来。点击道路旁边的视频图标,道路的实时监测画面即可显示。此外,道路周边凡是曾被群众举报或基层人员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均被一一记录列示,实现了从发现到人员派遣、再到问题解决的全流程可追溯。
“智能化平台实现了网格化常态化监管,通过利用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强化各部门常态化联勤联动和执法保障。这一监管智能化应用场景已列入今年精细化综合管理平台开发计划。”金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