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制定发布了《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五年间安防相关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将对安防视频监控领域技术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
1.人脸识别应用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人脸识别在视频监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是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转折点,该年FaceBook发表一篇名为“DeepFace系统,达到肉眼级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文章,之后Face++(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团队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团队均在深度学习结合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优秀成果,使得人脸识别技术从理论走向了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全面发展和应用是在“十三五”期间,2018年是人脸识别技术全面应用的重要节点,“刷脸”时代正式到来,截至2018年7月2日,我国人脸识别技术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0404项。
从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门禁、安防以及金融三大领域,特别是在安防行业,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如今很多车站、机场、地铁站都已经开始实行“刷脸”进站,很多医院的出入口都已经安装了带黑名单识别功能的人脸摄像机,多个旅游景点也已配备“人脸识别”系统以应对节假日期间游客流量的增加,可以说在目前的安防系统建设中人脸识别已经成了标配。
2.数字高清普及
2016年,主流的高清摄像机分辨率以720p为主,经过五年发展,目前1080P摄像机已成主流,特别是2020年4K超高清摄像机已经形成产业化能力。未来通过超高清监控摄像机的量产,会推进安防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并发展基于超高清视频的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目标分类等AI算法,可以进一步提升智能监控范围、识别效率及准确率。
3.环境适应性更强
视频监控的夜间监控效果一直是安防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低照度视频摄像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过了暗光级(0.1Lux)、月光级(0.01Lux)、星光级(0.001Lux),目前主流的摄像机已经达到了星光级,最低照度彩色达到了0.0005Lux@(F1.2,AGCON),黑白达到了0.0001Lux。
4.标准更完善
在标准化方面,“十三五”期间制修订了多项视频监控方面的国家标准,如GB/T2572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7300—2018《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等,从视频编码、传输、信息安全、图像采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5.编解码标准的发展
虽然2013年2月已经推出了H.265编码,但是H.265大规模落地却是在近几年,目前成为视频存储传输的主流格式,不仅可实现在有限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网络视频的需求,还大大降低了视频存储成本。2018年4月10日,美国圣地亚会议上正式得名的新一代国际视频编解码标准(H.266/VVC)也已经正式出炉,将全面超越H.265/HEVC,还可以提供更高的压缩性能。H.266/VVC是一种基于块的分层编码结构,将图像分成一系列的树形编码单元(CTU),这种划分结构比之前灵活很多,极大地提高了编码性能。在压缩方面,H.266/VVC利用空间域压缩算法、时间域压缩算法、熵编码实现了更有效的压缩目的。另外H.266/VVC还增加了自适应环路滤波ALF和亮度映射色度缩放滤波LMCS,可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