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科技人员和政府决策部门持续关注的热点,相关产业研讨和学术交流如火似荼,方兴未艾。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格局,力图抓住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升的战略机会。自温家宝总理09年8月考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加大相关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中国的物联网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1、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作为信息发展的新理念,使信息获取方法和覆盖范围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已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计划。我国在这次信息化浪潮中与世界保持了同步发展,国家积极支持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发展,迅速将物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 "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事实上,我国早已将物联网相关技术做了战略规划,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中明确“研究RFID和传感器网络等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研究RFID、传感器网络与信息通信网络的无缝结合和应用”。国家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先后在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设立课题支持物联网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中国科学院和无锡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市启动“感知中国中心”的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以及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纷纷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北京市等城市制定了物联网5年发展规划。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
无锡、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都将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应用热点主要分布在以平安城市、智慧电力、平安家居、智慧医疗等概念涵盖范围内的行业应用。
2、物联网技术正在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北京、上海、无锡、深圳、重庆等地都将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鉴于其应用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得物联网在这一领域率先应用。面向社会公共安全的物联网(简称“公安物联网)是以“人、车、物、事件”为感知对象,基于现有公安信息化的网络架构,实现对感知对象多维信息跨地域的全面感知、高度共享,通过对感知信息的融合、挖掘、处理来提升现代警务的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创新型“感知警务”机制,实现了警务处置从“事后被动处理”到“事前有效防范、事中快速响应、事后全面追溯”的飞跃式变革,体现了物联网技术对警务机制创新的技术支撑。
物联网技术对公安科技工作的突破,更多体现在物联网技术对现有公安信息化网络感知触角的延伸,提升“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案”、“事与案”、“案与案”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的层次,打破竖井式应用模式、扭转各警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强调业务共性支撑平台、服务平台的建设,强调终端智能化和现场智慧处置,强调警务数据深度挖掘、活化应用及大情报共享机制,强调装备、人员的可视化调用和实时高精度定位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警务工作机制创新。
公安物联网主要通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来完善和提升公安信息化水平,使得警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增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和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各相关业务单位也十分关注物联网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一些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在警务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如上海世博会车辆安全监管系统已经在世博园区出入口累计查验进出园区车辆超过590万辆次;基于RFID和视频识别技术的南京特定车辆与治安防控体系,解决车辆的假牌、套牌问题,实现对南京市特定车辆有效的指挥调度、交通治安管理等功能;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率先示范应用,促进了警务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3、公安科技工作“十二五”中物联网的主要发展方向
公安物联网强调利用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动态自动采集特定“人、车、物、事件”信息,突出了对关注对象信息的全面感知,在高度共享基础上,通过多源信息的融合与智能分析,实现对关注人员、车辆及事件的动态掌控与联动应用,构建创新型智慧警务模式,提高打防控管和快速应急处突的能力。
结合现有公安信息化基础和建设成果,在统筹兼顾、整合兼容、适度前瞻的原则下进行,实现跨警种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着力打造共性服务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为公安大情报系统服务,提升公安实战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公安物联网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
(1)增加信息获取手段,实时获取社会动态信息
警务工作涉及到治安、交通、火灾等多层面多领域,以人工为主的信息采集方式不能满足信息获取全面性和实时性方要求,现有的信息获取手段和传感节点的覆盖范围不能满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及时感知、智能研判和主动预警的要求。针对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的现实需求,以前瞻性的眼光统筹考虑公共安全保障系统的扩展性,需要增加传感器类型,扩大传感器网络覆盖范围,通过大幅度增加、大面积增加信息获取手段,实现信息采集全天候、全时空以及自动化。考虑到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时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必须增强传感器网络的稳健性、冗错性以及结构上一定的冗余性,使得在公用网络信息受到堵塞或破坏时仍能确保感知信息的正确采集和及时发送。
(2)加强网络设施建设,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
高清视频传感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监测,由此带来大容量数据的传输问题日趋严峻。目前的网络架构和带宽无法承载基于高清视频的深度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视频专网建设,以适应高清监控时代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异构网络之间的安全接入和数据共享也需要在安全网关建设、可信边界接入技术方面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无线传感器的大规模使用,也对无线传输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安全的要求。
(3)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社会公共安全涉及到多个行业,消防、交通、公安、气象、环保等多部门都建立起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但这些系统之间缺乏数据和情报共享机制,很多信息无法向其他行业开放。因而,需要从全局出发在平台建设上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行业数据资源,通过适当的数据过滤和清洗机制,保障数据情报的共享要求,构建跨警种跨部门的综合服务基础平台。
(4)挖掘信息资源价值,提升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
提高公安科技保障水平,为政府决策管理提供高效、精准、有力的数据和情报支撑,一方面需要全面的信息获取手段和可靠及时的信息传输保障,另外一方面需要在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智慧处置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物联网时代数量宏大的智能传感器是人类感官功能的代替和提升,借助它们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范围和感知精度的延伸。利用数据的多源采集所形成的海量异构数据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数学模型分析,构建事件研判模型,以实现事件发展态势的科学推断。依托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处置技术和仿真技术,在公共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演练、工作流程仿真训练、事件预警推演、警力布控调配、治安案件追溯还原等方面发挥重大辅助决策作用,是公安物联网的重要需求。
4、物联网时代安防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安防是我国物联网应用最早的行业之一,安防信息采集、传感技术、智能分析、网络技术等无不带有物联网应用的特征。目前,包括视频、GPS、传感等应用技术,在安防行业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物联网时代的安防终端产品具有智能化、一体化,能够脱离电脑主机单独运行,能够连接多种无线传感器(如烟感、水浸、温度、门磁、煤气、红外等)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全面感知,能够通过互联网传输报警图像和信息,同时具有网络平台监控报警服务功能的安防系统。
物联网时代的安防行业有着一些新的特征,主要包括将全面跨入“智慧安防”和“集约安防”时代,从单一功能产品到多传感终端集成,从单一变量监测到周边环境全面感知,从被动防御到基于模型研判和态势分析的主动防御,安防业将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全面提升,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同于传统安防的以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物联网时代安防行业,更多抹上了现代服务的色彩,基于视频监控托管服务(中老年人、婴幼儿、特殊场所、学校的视频监护)近年来方兴未艾。物联网时代的安防产品,将更多体现其作为泛在网络上的一个终端节点的角色,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实现远程实时查阅,基于IPV6和ONS(对象名称解析)网络监控将成为安防产品的主流工作模式。物联网在其他领域应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安防领域同样是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安防设备的非授权访问和控制,对于安保对象来说,不仅仅是数据安全问题,还带来对人身、环境等的潜在危险,严重后果难以预料。
视频监控作为安防市场上最主流的方式,具有巨大的市场保有量,应用基础广泛。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10年国内整个视频监控市场容量达到近20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高清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国内主流厂商的重要课题,这直接带动了智能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可以预见的是高清智能监控的市场将会变大,视频监控也会实现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的转型。目前的智能视频监控,更多的是基于虚拟周界、动作识别等技术,缺乏对事件主体特征、周围环境要素等的全景式描述。基于文本的视频结构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场景视频内容的智能分析,在引入事件研判模型后,可以以文本的形式是实现报警信息的主动推送,便于海量视频监控信息的自动分析和检阅,是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发展的主流技术趋势。基于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的高清智能监控系统的发展将促使主动防范成为现实。
随着平安城市的建设,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中国电信的全球眼业务,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高清、无线、长尾市场将成为未来视频监控领域业务发展的方向。随着无线宽带网络的发展,基于3G的无线视频应用也备受关注。这些也是物联网时代监控视频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物联网时代安防行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机遇与挑战并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3G无线通讯网络设施的完善,对安防行业发展大规模网络监控以及应用标准的制定带来机遇。高清视频监控的采用,有利于行业整体技术升级,更为发展自主的视音频智能芯片提供了市场空间。通过和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安防行业将在社区安防、智能家居 、智能建筑等民用市场获得渠道支持,有利于拓展应用业务,实现从提供产品到合作提供服务。
5、安防行业企业应以积极心态去迎接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安防时代,安防企业将会面临与更多的信息技术企业的竞争,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化软件企业、通讯运营商、广电运营商以及各类电子相关企业。安防行业的相对规模小、技术人才短缺、受IT行业技术影响严重等特性决定了安防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路更加漫长。
物联网时代的安防企业,是挑战与机遇共存。要想在物联网产业大潮中顺势而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安防企业必须有一个积极参与竞争的心态,找准市场需求的切入点和自身技术优势,在3G网络安防终端、嵌入式应用软件系统、智能视频分析等主流技术方向有所突破,积极参与国内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以获取话语权和市场空间。事实证明,安防行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参与标准制定的公司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安防行业在产品应用层面市场可扩展空间已经很小,而且随着产品进入成熟期,行业产品制造商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因此,安防企业应当积极挖掘开拓民用市场,通过和运营商深度合作,深度挖掘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居市场;通过和建筑业的紧密合作,在规划阶段就提前介入智能建筑的设计;拓展和民政部门、医疗机构的合作,开展视频监护服务。
总之,安防企业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一方面,要结合市场需求看,深度挖掘细分市场;另外一方面,要把握主流技术方向,在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方面发展自主核心技术和应用标准体系,强化自身技术优势和服务特色。物联网时代安防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安防企业应该正视挑战,把握机遇,实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