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6月,经批准,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这座南海边上的小渔村,正式拉开了气势恢宏的建设篇章。如今的大亚湾,已成为一座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市政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大亚湾建区二十周年暨二十大项目动(竣)工庆祝活动将于月内举行。本报《大亚湾时政》今起推出“见证辉煌20年”栏目,记录大亚湾各行各业20年的风雨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敬请垂注。
“和最初的办案基本靠走的条件相比,现在的软硬件环境不知好了多少倍。”大亚湾区公安局副局长王一道说,大亚湾建区20年来,区公安机关的软硬件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成为保障平安和谐大亚湾的坚强后盾。
软硬件建设
在全市最早成立24小时信息查询服务台
不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大亚湾区工作的民警还记得:从惠阳淡水通往大亚湾的是两条土路,往来的车辆稀少,半天等不到一辆公交车。从澳头到霞涌办案驾车要颠簸一个小时。幽默的公安民警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况:办案基本靠腿,通讯基本靠嘴。
“这些年来,大亚湾区公安局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实现突破。”区管委会副主任、区公安局局长张忠向记者介绍了区公安机关的“家底”:
公用经费保障取得突破。全部由区财政预算内支出,与罚没款、规费返还等完全脱钩,成为全市最早实现公用经费保障达标的县(区)级公安机关。
警用装备保障取得突破。目前,区公安局拥有148辆警用汽车、145辆警用摩托车,达到每个派出所拥有3辆以上警务用车标准;民警单警装备配备率达到100%;为基层所队购置了防暴盔甲服、防弹背心等防暴、防护装备;购置了安检门、警务身份证信息采集终端、执法仪、特种车辆、刑事勘察设备等一批警用设备。
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在全市最早成立24小时信息查询服务台,完成了三台合一建设,全面推广应用警综系统,购置了一辆刑警勘查车和一批刑事科技装备以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区管委会投资千万元建成了大亚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安装了285个视频监控摄像头,视频监控系统的高覆盖率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活动提供了保障。
警力下沉取得突破。目前,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的45%,全区基层一线警力占总警力数的94%。
机构改革取得了突破。目前总数从原来的26个压减为21个。
保驾护航
在重点企业及周边建警务室和治安岗亭
每当看到灯火辉煌的石化区和人潮涌动的响水河工业区,张忠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又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大亚湾区正向世界级石化工业区迈进。而作为大亚湾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保驾护航者,大亚湾区公安局该如何迅速调整角色,以更饱满的斗志适应大亚湾建设和发展需要?
“变管理为服务。”张忠说,大亚湾区全面实行警企联系、警民互动制度。对企业,区公安局党委研究制定并带头实行局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中层干部包骨干企业制度和派出所民警包辖区企业制度,要求各联系人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处理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放警企联系卡,走访排查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线索,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保卫机构和保卫制度,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比如积极推广安装与110报警系统和辖区派出所电视监控平台相连的电视监控或电子报警系统,在中海壳牌、比亚迪、敏华、响水河工业园区等多家重点企业内部及周边建立警务室和治安岗亭,24小时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对群众,除建立健全警民联系机制外,今年3月22日,区公安局开通了“平安大亚湾”新浪微博平台,以网络为推介,以群众为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时效快、互动强、影响大的特点,与网民主动融为一体,搭建起警民良性互动的舆论高速路。同时开通大亚湾区公安局互联网站,交通管理、户政、出入境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均可在互联网上点击办理及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