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杜童村韩孟银家门口被装上了摄像头。在他看来,此举是为了对他的行踪进行监控。村支书韩新国称,安摄像头是出于安全考虑,其他村民求之不得。对于摄像头位置特殊的疑问,韩新国称,由于自己长期收到恐吓信,故将摄像头装在了自家胡同口,而这里恰好在韩孟银家附近。
“上访”本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是百姓反映呼声、表达诉求的正常渠道和正当方式。但这种正常的民主方式被某些政府官员误读为“闹事”、“找麻烦”,百姓上访成为他们眼中影响一方稳定、有损政府形象的心腹之患和“不稳定因素”,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便有了跟踪监视、设卡截访、办班软禁等围追堵截的监控举措。而河北杜童村在上访老户韩孟银家门口安装摄像头的控访方式,堪称“维稳”的又一“创举”。
无独有偶,用摄像头“控访”绝非杜童村村支书韩新国首创。据媒体报道,有5年上访经历的山东省龙口市芦头镇乔家村村民李春华,早在今年8月就享受到了这样的“特殊待遇”。由此看来,伴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突飞猛进,地方官员的维稳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然而,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人们的心头总不免涌起丝丝酸楚和疑惑:公民的隐私该不该保护,百姓的民主权益如何保障?
也许当地可以以“维护治安”为“摄像头事件”辩解,但把摄像头的角度有悖常理地对准上访老户,上访者质疑其对自己实施监控的推断不无道理。而镇干部“我就不信看不住你”的雷语和“监控者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的事实,无疑是对其辩解的有力反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信访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和要求;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他信访事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信访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百姓的上访权利并没得到充分尊重、理解和支持。
笔者以为,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管理背景下,官员对“维稳”的曲解当属根本诱因。“维稳”的前提应当是充分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依法行政,是容忍上访者依法反映诉求的充分说理,是倾听民众呼声、及时化解纠纷的主动作为。把上访视为“找茬儿”、“闹事”,把上访者定位成“刁民”、“钉子户”,这种认知本身就是反民主、悖法制的错误思维。只有把公民上访真正看作是政府把握社情民意的民主渠道,看作是百姓对政府的倾诉、信任和警醒,对“维稳”的认知才会回到理性、科学的思维常态。
稳定要维护,隐私需保护;偏离的摄像头应摆正,错位的维稳观更需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