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婺源:让“最美乡村教学点”开足开齐开好课
2015-07-17 16:26:32 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 作者:【
关键词:华平 在线课堂系统 远程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网络通信中国网(voipchina.cn)7月17日消息,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学点,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江西省婺源县教育局教育信息化主任吴永平。
  吴主任告诉记者,婺源号称“中国最美的乡村”,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占地面积2947平方米,人口却只有36万,是典型的江南山区。全县264所小学教学点,如点点串珠一样,镶嵌在这片迷人的土地上,成为“最美的乡村教学点”。然而,由于地广人稀,教学点的分布现状基本上是“点多人少”型。一个教学点多则三四十个学生,少的不过五到七个学生,绝大部分教学点是“一师一校”,进行“复式班”教学。而且教学点教师的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普遍不能把音乐、美术、科学等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足开齐。
  作为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更快地推进“在线课堂”建设,让城区优质的教学资源覆盖到这些教学点,帮助乡村教学点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是婺源县当前面临的最紧迫需求。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婺源县教育信息化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吴永平介绍说,目前,“三通两平台”的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尤其是中心校和教学点已达到百兆、千兆光纤直接进校园的良好网络基础,为“在线课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今年,婺源县进行了第一批的“在线课堂”试点,以师资力量较强的中心校带动若干个偏远的教学点,进行远程同步教学。以溪头乡的试点为例,建设了一个“一托二”模式的在线课堂,主讲教室就设在溪头乡的中心小学,听课教室则设置在县域比较偏远且需要重点帮扶的龙尾小学和另一个乡村教学点。如今,这两个教学点已全部开齐开足了音乐、美术等课程。通过在线课堂系统,让城区的优质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吴永平表示,未来婺源县将分批、逐步实现全县所有乡村教学点“在线课堂”的覆盖。
  采访即将结束时,吴永平还向我们透露,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比较突出的地区,江西婺源县,在今年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全国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会”上,展示了婺源最美乡村教学点跨地域“教”与“学”的创新应用,吸引了教育部领导的关注及全国各地教育行业嘉宾的参观。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参观婺源最美乡村教学点展区

吴永平介绍婺源最美乡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情况

    据了解,婺源县“在线课堂”的试点建设,采用的是AVCON在线课堂系统,该系统极简的操作设置,对于农村地区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来说,使用起来也不存在任何负担。在线课堂让婺源县不同地域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跨地域的远程课堂教学,帮助“乡村最美教学点”解决缺师少教、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站原创,厂商供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敬请注明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10条原则让你的视频会议创业立于..
下一篇南京电信圆满完成市委视频会议系..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