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全时:创新引领远程会议市场巨变
2013-05-08 11:15:09 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 作者:【
关键词:全时 远程会议 视频会议
 
远程通信发展手段几经更新换代,从亘古时代的烽火传讯、飞鸽传书,到近代的电报、传真、电话等邮政电信业务,再到现代基于互联网开展的视频通信。

  网络通信中国网(voipchina.cn)5月8日消息,远程通信发展手段几经更新换代,从亘古时代的烽火传讯、飞鸽传书,到近代的电报、传真、电话等邮政电信业务,再到现代基于互联网开展的视频通信。

  由于人们已不再满足传统语音和文字通信,而是需要数据、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集中方式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由此,远程会议市场得到发展,并且在创新理念和步伐驱动下,近几年呈现出跨越式增长。

  量变:增速折射市场动向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平均每天会有20万人同时在线使用全时远程会议平台开会、工作,而现今再次统计发现,此数据已突破35万,在短短2年时间内,全时远程会议用户可谓飞速增长,这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

  Frost & Sullivan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企业机构都达成共识,知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沟通效率,节省运营成本已为必然选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远程会议市场得以发展并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的市场规模达到28.55亿元人民币,2012年突破30亿。

  同时,根据CNNI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而且,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4.2亿,年增长率达18.1%,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比例由69.3%提升至74.5%。这就意味着,移动互联时代给远程会议和办公提供高速发展的契机,并且远程会议产品将朝向移动化大步迈进。

  另外,移动互联网也催生出各种增值业务,增值业务群涵盖绝大多数行业的创新业务应用,如远程教育、远程培训、远程医疗、互动娱乐、远程招聘等,这为远程会议产品带来更多应用领域和创新空间。

  除此之外,远程会议用户的增长也与生态环境发展密不可分。自2003年SARS之后,已使得人们认识到远程沟通的必要性。在近年来的冰雪、暴雨、沙尘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下,尤其是最近的几场雾霭风暴,不仅使得“PM2.5”火了一把,更使得人们清楚意识到低碳、节能环保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质变:创新成为加速利器

  远程会议市场在用户数量上有所突破之外,更重要的是适应用户需求,其产品形态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从电话会议、硬件视频会议、网络视频会议再到云会议,这又将再次推动远程会议生态圈的扩大,同时促进用户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标志性技术的作用开始趋于平静,行业创新性应用成为变革主导力量。秉持着“创新”理念,全时不断扩充产品线、提升产品性能、升级用户体验,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其产品涵盖音频会议、视频会议、网络会议等各个方面,被Frost & Sullivan授予“中国区会议服务市场领导奖”。

  全时在2002年正式推出电话会议服务,并在2004年取得信息产业部所颁发的电信增值业务试运营牌照。现已为20000多家大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远程会议服务,用户行业覆盖了金融、制造、消费品、医药及教育、培训等。

  全时音频会议主要有三大产品线,分别为标准电话会议MeetMe、移动电话会议CallMeet,以及大方数电话会议全时百应,能满足不同远程音频会议用户的需求。 其中,2012年推出的移动电话会议CallMeet,作为全球首款融合了语音与3G移动互联网的会议产品,简化了繁复电话会议模式,使得远程会议更加方便、易用、快捷。

  除了移动电话会议之外,全时另一重要战略就是全球首家推出了云会议服务,真正实现了无需购买软硬件,有效地帮助用户降低了成本,更创造了安全、稳定、随时随地的沟通方式。全时云会议采用PSTN与VoIP融合的语音模式,而在会议中的随时切换保证了语音的稳定性。不仅如此,全时云会议能够支持各种通讯终端,如固定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等等,同时客户端能够自动下载,实现了绿色下载与安装。
(本站原创,厂商供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敬请注明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视高首推局域网数据交换技术:视..
下一篇无纸化会议时代:中小企业进入开..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