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信部主导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最终方案及实施细则相继浮出水面,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将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从事免费网络电话、OTT相关业务等通信服务企业正式进军电信市场的“通行证”。
面对传统电信资费的高高在上,许多普通市民可能会更加关心和关注于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一直在打擦边球的“1分钟1分钱拨打长途电话”的VoIP网络电话和即时通信类APP是否会在成为虚拟运营商之后,名正言顺的为互联网用户带来通信消费的“白菜价”时代?
其实按照欧美经验,虚拟运营商成为电信产业链中的新元素后,市场上将会迅速出现新的低价通信服务,原本以低资费通信著称的各类VoIP网络电话可能更是如鱼得水。
事实上从行业的视角看,实体运营商通过向具有虚拟运营商资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转售”移动通信业务,既可以直接将积累相对成熟的VoIP网络电话技术与固有用户直接引入通信市场,又可以最充分的发挥VoIP网络电话在国内电信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所能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从用户实际体验看,低资费通话可能只是网络电话通信应用一方面的优势。
在很多人看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的出台被看做是监管层启动电信业新一轮改革的关键环节,从引入民资参与电信竞争的角度上讲,通信行业垄断经营的弊端或将被彻底打破。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并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引入虚拟运营商可有效提高基础运营商的网络利用率并带来可观利润,帮助基础运营商发展并巩固用户,以上也是适时引入虚拟运营商积极的一面。
相关数据还显示,目前全球共有1100多家移动虚拟运营商,2011年全球共有移动虚拟运营商用户1.05亿户,占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的1.8%。
预计到2015年,全球虚拟运营商的移动用户数将达到1.86亿,未来5年亚太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不足30%,电信市场有巨大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无论是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还是现如今在国内越来越风靡和流行的VoIP网络电话应用,都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