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比2009年增长8025万,增幅达29.5%。即时通信使用率从2007年开始下滑,但在今年有所回升,达到77.1%,比2009年增长6.2个百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手机即时通信的使用率获得较大提升,继续位列手机互联网应用的首位,从而拉动了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增长。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基于应用的垂直类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加速,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规模的增长成为推动整体即时通信用户增长的又一动力。
即时通信工具自身没有较清晰的盈利模式,但其凭借较强的用户黏着能力和较大的用户规模,为其它互联网应用提供了一个宣传推广和增值营销的平台。因此,扩大和深挖即时通信工具的平台价值,成为即时通信厂商间的重点竞争环节,而用户、应用和平台则成为厂商争夺的三大要素。
用户方面,即时通信运营商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用户细分市场,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类即时通信工具依托各自细分领域的互联网应用获得较快发展;而综合类即时通信工具更侧重于现有用户的保留和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在吸引新用户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应用方面,即时通信运营商将IM作为增值应用的接入平台,以此获得间接收入。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几乎所有IM运营商都将增值应用限定在自有业务上,和其他互联网应用企业合作接入的情况较少。这样一来,在增值应用运营上的竞争优势就呈现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自身用户规模较大的即时通信工具;第二梯队是依托某项垂直应用而正在壮大中的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第三梯队则是用户规模较小且缺乏相关应用推动的即时通讯工具。
平台方面,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跨平台即时通信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主流即时通信运营商均推出了手机版的IM,而具有电信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则在跨平台即时通信市场获得了极大的竞争力。受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因素的推动,跨平台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