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统一通信全面起步 企业网是突破口
2012-05-29 10:32:27 来源:比特网 作者:【
关键词:统一通信 企业网
 
今年我国的统一通信将全面起步,并于2012年进入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市场规模将由去年的31.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12亿元。企业客户是统一通信的主要目标客户,统一通信是运营商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企业网市场的突破口。

  统一通信一词最先出现于一些厂家。他们为了推销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冠以“统一通信”一词。如思科、微软、IBM等都有一套以自己产品和系统为核心内容的统一通信的定义。因此众说纷纭无法给出一个公认的“统一通信”定义。

  由于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统一通信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下面我想抽取各家之精华,并找到大家共识的部分,来回答什么是统一通信。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似乎要袭击每一个行业。但是如果细分一下,它对各个行业影响会是不同的。如果按上述讨论的统一通信它可以经过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聘用信息,商品折扣信息),娱乐,心理健康咨询等等,用户对上述各种信息和服务的要求比任何时候更迫切了。在困难时期寻求更解难的方案,依靠信息通信进行沟通交流、安慰互助就更频繁了。

  事实说明,从全球风暴以来,各种信息通信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这也是历史的规律。不过运营商和制造商应尽量降低成本,为用户提供尽可能低收费,高质量的服务。

  以统一通信为代表的整个信息通信业会顶过这次袭击。在我国2009年正在推动实现以3G为核心的无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应用。也正以三大运营商重组为契机,以固网,移动网和互联网三网和全业务运营为基础,加快我国信息通信业的现代化。

  为了解决高端智能终端的研究开发制造和应用的问题,国家和企业都做了极大投入,成果正在分步显现,所有这一切会把统一通信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供求关系会两旺,可以肯定我国的信息通信业,我国的统一通信,会度过严寒迎来自己的美好春天!

  其次,国际通信服务商开始介入,如果说国内只是一窝蜂的追赶潮流,那么由跨国企业引领的潮流必有其合理之处。

  一股潮流的风靡也一定是有它的必然原因的,目前国内统一通信厂商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种是以华为为代表的大型运营商,另外一种是以IZO企业电视为代表的快速崛起的几家中小企业。由跨国企业引领的这股潮流必然有其合理之处。为什么众多企业竞相争夺统一通信这块宝地,因为它的市场潜力是有目共睹的。

  今年我国的统一通信将全面起步,并于2012年进入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市场规模将由去年的31.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12亿元。企业客户是统一通信的主要目标客户,统一通信是运营商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企业网市场的突破口。

  再次,从统一通信为企业构建生态系统来说,它所具备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又是完全让企业甚或是个人无限向往的。

  统一通信是网络优势资源应用的融合,它将视频会议、远程培训、视频监控、即时通信等众多功能集于一身,不仅能改善企业的办公模式,并且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带来整个企业运作模式的变革。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赵慧玲表示,统一通信带给用户的是成本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整个运行机制的改变。

  统一通信能够为企业打造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整合多种通信手段,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统一通信能够帮助企业员工之间加强内部沟通,提升沟通效果,使企业内部的沟通更舒畅、资源共享更容易,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统一通信也可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企业可快速实现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即时沟通,这有助于企业抓住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

  综上所述,统一通信必然会是大势所趋,只能顺应,而不能逆潮流而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BYOD兴起 思科平板项目受阻
下一篇欧盟称华为、中兴获政府非法补贴 ..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