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与去年7月1日试点城市公布时“大干快上”相比,现在的三网融合似乎进入“滞涨期”,“夭折论”甚嚣尘上,三网融合似乎有些过于低调。然而,近日坊间传出三网融合试点规模于年底有望扩大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消息又让业界“沸腾”。只是业内专家依然冷静,从一开始就有国家强大意志的三网融合,无论是法律建设层面,还是在业务推进层面,都还只是“水中花镜中月”。
试点范围或扩大
近日,坊间盛传,三网融合试点规模有望从原先的12个地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消息显示,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组成3个调研组,分赴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开展专题调研,以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三网融合试点规模有望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
消息人士透露,上海等其他试点地区企业提出的业务方案也已进入最后审批程序,并有可能在北京地区相关方案公示后陆续出台。
此外,消息显示,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双向进入”交叉申报已进入最后审批程序,其中歌华有线等北京地区企业申报的“双向进入”业务方案已率先获批。
“双向进入”一直是三网融合推进中的难点,也是广电和电信博弈的焦点。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启动“双向进入”申报意味着双方从各自为战转向了交叉发展。
除了试点城市之外,不在试点范围之内的一些城市也开始自我探究,为获批第二批试点城市做准备。天津电信运营商天津联通和天津广电在三网融合方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双方希望打造IPTV的“天津模式”。
突破屏障还需时日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三网融合似乎已经驶入正轨,不过,在记者的采访中,业内专家对此并不乐观。
“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年下来并没有取得哪些实质性的突破,与预期差距较大。”电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推出试点,至少应该得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模式供其他城市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这才是试点的意义。在推出试点之后,具体方案却迟迟不出,导致试点实际的业务模式仍不明朗,又如何向全国推开?
资料显示,国务院常务会议给三网融合定下的五年计划明确要求,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政策的初衷是希望让各方形成合力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
项立刚认为,三网融合要达到的效果是双方进入互相领域,实现真正的竞争和合作,但目前来看,电信和广电大部分还是在传统领域各自耕耘,两者之间的屏障还没有打破。
他山之石能否借鉴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三网合一”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美国网络专家提出,曾让世界为之一振,继而风靡全球。从那以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推动三网融合进程,不少发达国家已实现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融合。
而在中国,最早在1998年,相关主管部门、业界就提出了三网融合概念,认为无论从社会发展需求、用户利益还是从产业本身的利益出发,都能带来积极的正面效应。但好事多磨,三网融合前景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却很难。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此前公开表示,“融合之路将是漫长的,也许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而法律体系的保障和监管是融合的关键。”
据记者了解,在美国三网融合的过程中,《1996年电信法》是一份基石性文件,这一法律彻底打破了美国信息产业混业经营的限制;而英国于2003年成立新的通信业统一管理机构Ofcom,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产业发展。至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同样是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后,才得以快速发展的。
“虽然全世界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推出全国性的三网融合方案,不过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项立刚表示,“除了监管之外,中国的三网融合还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挑战。三网融合实际上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怎么融合?且中国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模式。此外,内容和技术也是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建议,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应循序渐进,在试点城市各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第二批试点的推出还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