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的大力指导下,河南省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各领域、各环节的作用,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河南省紧紧围绕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发展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规范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要求,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以信息化资源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人才培养为抓手,强力推动教育科研网建设、“校校通”工程、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信息化资源库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和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等八大工程,以点带线,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为实现我省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建设成果
1.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建设成就突出。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河南省教育科研网(HERNET)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河南省教育科研网高速主干网已连接全省18个省辖市,接入104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入网用户140余万、网络带宽2.5Gbps,全省教育科研网总出口带宽5Gbps,在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支撑网上招生、远程教育、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网络带宽的强大需求,提升教育科研网综合建设水平,2010年,河南省启动了教育科研网下一代互联网HERNET2建设项目,建设目标是为全网提供IPv6接入,同时满足未来5-8年省网的网络带宽需求和网络应用需求,建成开通后,将为河南省网今后十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全省教育系统的推广应用。
2.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8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带宽、信息点数量、服务器数量、存储能力、网络安全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示范高校已全部完成千兆校园网的建设,桌面交换速率达百兆,部分学校已建设成万兆骨干校园网。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渐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由过去的以硬件建设为主,过渡到了以应用和服务为主、以满足教学、科研、管理需求为主的新阶段。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硕果累累。作为河南省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大事”之一,该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4亿元,先后在3668所初中、30117所小学、5171个教学点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基本覆盖全省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校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等单一的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输到农村学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师资短缺、资源匮乏等问题,对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巨大作用,受到农村学校的普遍欢迎。
4.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河南省按照“统一规划、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在网络基础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搭建、应用系统开发、规章制度建立等方面全面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政务网络为基础、政务网站为平台、突出应用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建设格局,政务信息化建设和整体应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是自行组织开发了河南省教育行业“电子公文交换”系统,通过优化任务步骤和建立过程反馈,实现不涉密公文和信息的网上交换,在节约资源的同时,畅通了各部门之间的公文联系渠道。二是调试开通了教育部、河南省、各地市之间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三级部门之间实时、双向视频会议功能。三是网站功能日臻完善。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充实和完善,各级教育机关和高校门户网站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组织规划、版面设计还是交互功能、运行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同时也打击了非法教育网站的不正当商业行为。针对社会关注的考试热点,增设“河南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河南省中考信息平台”、“研究生招生信息平台”、“成人招生信息平台”等专题网站,提供免费信息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5.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引进、整合、研发、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在高等教育领域,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建设方针,构建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建成基于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由30余台高中档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构成的HALIS网络公共服务平台(HALIS网站)和共享资源数据存储局域网,存储容量已达35TB。为全省高校图书馆提供共享资源数据长期保存、镜像数据库检索与网络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9所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了省级高校书目数据中心和《河南省高校联合书目数据库》;成功组织了超星、维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BSCO、Springer等涉及面广量大、使用效益高的17个中外文数据库的集团采购,累计购买中文电子图书25万余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8000余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8200余种。
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河南省精品课程网站,构建了统一的省级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形成了以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为骨干、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龙头的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全省高校共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000多门,省级精品课程53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5门,其中本科精品课程40门,高职精品课程52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3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了课程建设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相继建成了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等资源网站。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课件等条目类资源拥有量达到12万条、950G,《教学大师》等主题资源超过300G,仿真实验400多个,电子图书10万册,电子期刊600多种,电子报纸300多种,论文2000多篇。内容覆盖基础教育各个学科,对应文字教材大部分主流版本,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浏览、下载、使用教学资源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6.教育信息化应用不断加强。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信息化资源的日益丰富,教育信息化在各领域应用迅速推广。河南省已有26所高校建有数字化学习平台,27所高校建有办公自动化系统,19所高校建有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50所高校建有数字图书馆系统,另外,教务教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等教育信息系统也相继在各高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学籍管理、课程管理、学生档案管理、教学评估、学生信用管理的信息化。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现代远程教育资质的院校,郑州大学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不断总结办学经验,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依照“网上学习为主,面授教学为辅”的策略组织教学,已设立校外学习中心67个,管理中心5个。招生范围从河南一个省扩大到浙江、云南等11个省份。已建设远程教育课程610余门次,多媒体网络课件17000多学时,在线自测题近13万道、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与经济发展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发达省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我省区域、城乡、学校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农村中小学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手段陈旧,计算机普及率低,日常运行和维护困难,使用效率低。
2.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现有的教育信息化标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一致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条块分割,大部分应用系统自行建设,自成体系,以致标准不一,优质资源无法充分共享,应用水平难以提高,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教育信息化人才缺乏。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高、中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欠缺,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4.教育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存在脱节。由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易学好用、高效多能的平台工具型教育软件,信息技术为社区、为广大农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教育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河南省在充分领会通知精神,深入调研和准确论证基础上,拟制下发了《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下一个十年的教育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经过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有关内容的仔细研读,我们感到,一方面,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以此为契机,教育信息化将迎来新的建设高潮。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到,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责任更重、压力更大、信心更足,我们将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教育部的大力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定位,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态度,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推进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经初步调研,我们制定了如下规划草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规范体系、统一标准、突出重点、稳步实施、提升服务、推动应用”的发展方针,以建设覆盖城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为目标,以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和教育资源中心平台建设为关键,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核心,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协调发展,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层次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河南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就河南而言,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基础各异,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统一标准。注重研究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同一区域校际之间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学校、偏远学校和薄弱环节倾斜,推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按需发展,稳步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用能力提升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等信息化工程为龙头,发挥工程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坚持以应用促建设,边应用边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社会的能力。
3.整合资源,提高效益。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状况,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加速基础性数据的标准化改造,防止重复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有效调控增量资源,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化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4.注重实用,安全可靠。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相结合,采用成熟、可靠的信息技术来支撑整个教育信息化工作环境,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同时,充分考虑长远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为今后工作拓展空间。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我省实际、覆盖全面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初步建立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形成“标准统一、覆盖全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为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撑。
三、工作部署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全面建设、均衡发展的原则,加大全省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终端设施普及。积极推动河南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在县乡两级的接入,努力实现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话网等各种网络的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和相关服务的有机融合,形成覆盖城乡校园和社区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力争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全面实现“校校通”,全省普通高校生机比提高至5:1,中小学生机比提高至10:1,100%的城市中小学和80%的农村中小学实现多媒体设备进课堂。推进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全省普通中小学的校园网普及率提高至30%,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校园网普及率提高至100%,有条件的学校建成无线校园网。依托河南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组织一批信息技术力量较强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网络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构建省级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效益。
(二)教育信息资源与平台建设。
通过引进国家资源、共享合作资源、购买急需资源、开发特色资源等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成以河南省教育资源网为核心,以基础教育资源库、中职教育特色课程资源库、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数字化实验室等资源库为基础,多学科、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利用网格、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作用,建立覆盖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教师等基础信息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等各种应用系统,加强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切实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1)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按照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普通教师和专职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教育技术专业骨干,提升他们对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教育信息环境的管理能力。
(2)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多形式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组织开展全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调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开展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
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相衔接、符合我省实际的教育信息化规范体系、数据体系和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制定河南省教育信息数据体系规范,定义数据标准,确定数据采集、加工、交换、使用及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规范,编制各项标准及其实施要求,形成我省教育信息标准体系。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指导,构建省、市、县(市、区)、校四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设施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服务,提高应用效率和效益。
(五)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按照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省教育系统网站的安全响应机制,及时更新完善软硬件防范措施,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