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郭清顺:教育信息化的钱如何“烧”出效益
2011-04-25 17:41:32 来源:比特网 作者: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关键词:郭清顺 教育 信息化
 
近日,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暨数字校园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在会上作了“高校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创新”的报告。

  近日,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暨数字校园十二五规划研讨会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在会上作了“高校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创新”的报告。

  高校信息化建设按照什么模式和规律发展,如何发展,这是在各个高校在制定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时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郭清顺指出,教育信息化需要“烧钱”是众所周知的,如何“烧”才能给学校带来真正的好处和效益,这是规划中应当考虑的。如果规划只是列出一些工程任务,而没有好的理念,不符合发展规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那么规划就会失败。只有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规律,规划才可落实,才可实施,他提出,要从发展的角度来做规划。高校信息化发展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可跨越发展、外延式发展和内延式发展的有机结合。


  信息化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种事物都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包括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烧”钱才能烧得有价值,才有效益。

  信息化必须可跨越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各地区各院校之间产生数字鸿沟。而信息技术给予可跨越发展的条件,它使人们能够利用信息化支持学校的发展。

  可跨越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发展的两元约定或者约束,不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坚持这种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的基础上,要按照可跨越式的发展规律,反之亦然。

  另外,既可以走内涵式发展,也可以走外延式发展,既可以在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拓展信息化的外延,也可以在不断扩大外延的基础上提升内涵。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并不矛盾,二者可以有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通常是走信息化的外延式发展,然而,仅仅是扩地盘占领域,投入大量成本而没有获取相应的效益或者进行很好的应用,是不行的,钱就“烧”得浪费了。因此,要强调有内涵、有应用、有服务、有效益,必须能够改进教学、管理,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和社会形象,提升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走向内涵式发展。所以信息化应该是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促进学校的改革和综合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改进教学科研管理,改进文化和生活方式。制定规划时,要考虑哪些方面和层次可以进行外延式发展,哪些方面和层次必须进行内涵式发展。

    同时,郭清顺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的推动力在于战略驱动,由战略驱动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通常,人们喜欢说需求引导,但是仅仅靠需求引导是不够的,它不是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系统化的、体系化的发展。由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引出的一些工程和重大项目,实际上都是战略驱动的,而不是简单的用户驱动或者需求驱动,如果将这个战略驱动说成是需求驱动,那么它就是最大的需求。因此,只有从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要求入手,考虑高校的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这样的信息化驱动才是有效的驱动。在战略驱动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详细考虑具体的需求、用户、应用、效益和技术。

  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仍然采用在项目申请和经费筹措基础上的项目化建设,这叫做项目化建设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按照一个一个项目申请,这是一种台阶式的发展,中间不可持续,是跳跃的,无法系统化,体系化,不完善,不完整,效率和效益很低。这种项目化建设是有问题的,而中国高校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基本都是按照项目化建设模式发展的。这是需要改进的。

  如何改进?郭清顺表示,可以采取教育部首推的方式,依据规划引导,也就是战略和战略需求引导,对本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从而进行系统化的建设。通过这种规划引导顶层设计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推进和建设。有了建设推进机制保障,有了政策保障的信息化,才能够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可持续可跨越。

  以上是从理念层面来说的。具体到规划的内容时,他认为,首先要考虑国家的各个区域以及学校自身的各个层面,然后考虑校园应用和面向社会和国际的教育服务,将其纳入国家统筹的基础上,使其符合国家行业区域的社会信息化水平和需求的程度,这样就可以构建信息化规划。

  在实施上,郭清顺指出,仅仅只有公共的互联网,这不是数字化校园,更不是教育信息化。各个高校可以考虑进行区域联盟,将各种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来推动本校的信息化。

  他在会上介绍了中山大学的经验。中山大学一直将教育信息化的落实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融为一体进行考虑,从信息化和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关系和结合点去考虑信息化,并强调共享。在中山大学信息化规划中就提到促进联盟。针对教育的共享需求,教育的学分互认需求,教育的科研互动和协同协作需求,以及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科研,构建联盟。通过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学分互认,组成更大的社区,形成协同科研。

  郭清顺还强调了必须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发展落实规划。创新主要指教育创新、管理创新、应用创新。这些创新之间相互促进,从而改进教育模式改革。

  他还表示,协同、个性化、云服务将是信息化的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技术导向和应用导向,如果制定的应用规划不能体现协同学习、协同工作、协同科研,不能实施互动,而仅仅只是停留在过去的简单的人机交汇的应用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该在内容上考虑融合,在技术基础上,考虑理念、平台、工具、资源、服务、保障机制、绩效和运营等,然后制定详细的规划,并落实规划内容的建设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以及实现可管理可持续的运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淮北信息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
下一篇张淑林: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