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消息,随着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而教育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之一,在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的大趋势下,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为国家输入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更是紧随信息化发展大潮,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前头。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以数字校园平台建设为主,力求将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得到有效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然而,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水平究竟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不足?与国外高校相比相差几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IBM全球服务(中国)公司高级经理屈中华先生,详细了解了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屈中华表示,当前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停留在基础层面上,在硬件和网络上做了很多工作,多数院校实现了校园一卡通应用,部分高校的部分院校实现了单独的财务系统等管理系统,然而全校统一的将人事、财务、采购、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整合的ERP系统还未出现,学校的各学院、各部门单独一套系统,是最大的问题。在这样的现状下,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校长的角度来看,各学院独立的系统使得数据之间不相关联,只是简单的数据统一;第二,系统之间没有整合,使得数据的工作量很大,简单重复的工作很多;第三,系统之间没有整合使得很多问题不能暴露出来。例如,某个系统在某个学院有应用,在其他学院却没有,甚至有些学校校园网站都不能统一,各个学院单搞一套,一盘散沙。
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更偏爱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上的投入则少之又少。屈中华介绍,近年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暴露出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预算不足。我国高校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由百万到千万不等,而这些投资大都花在了硬件和网络上,可见,中国高校对软件和系统的重视普遍偏低,软件应用投入也很重要。
第二、中国高校的信息化层次偏低。各所大学均设有网络中心,将有线和无线网络建设作为首要目标,而忽视了IT信息化管理即信息中心的建设,信息中心是面对校长的信息管理中心,目前我国还没有。
第三、中国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意识到整合的信息管理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国内推广的网络化或数字化校园都还停留在低端的修路、布网、买硬件的阶段上,这些都是表象,高校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目的是使应用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而现在还停留在硬件、网络上。
第四、中国大学的数据一塌糊涂。每所大学到底有多少学生,多少学生退学,多少学生欠学费,多少退休老师,老师何时入党、何时参加工作等工作经历,这些都是各个学院手工在做记录,这些很简单的事情,中国的大学还达不到信息化的水平,数据一片混乱。
高校最核心的是教学管理。一所大学的教务课程有哪些?多少课程是校内老师教授,多少课程外聘教师,教学大纲前后一致性等问题有很多。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核心,但学校没有统一的信息化的教学大纲,而且大纲每年都在改,前后不一致,学分每年都在变化,按哪个作为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定论,转专业使得课程更加不规范,加在一起就是一堆糊涂账。因为没有数据,校长不知道,就存在了很多操作问题。
毫无疑问,每个校长都想把学校变成名校,然而没有统一的系统,培养方案怎么变不知道,学生数据、教师数据、教务数据这三种核心的数据不清楚,根本做不到。据IBM屈中华经理透露,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部分地区,70%-80%的大学都在使用校园ERP系统,即URP(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而PeopleSoft是当今世界上最成熟的校园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人事、财务、采购、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系统进行整合,将信息化提升到全校范围,进行统一管理,被世界众多高校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