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电信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各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电信企业迅速壮大,电信业务收入更是大幅增长,然而随着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异质竞争的出现,这一局面开始扭转。尤其是最近两年,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增速一直低于GDP增速,电信业发展步伐放缓。面对这一局面,业界有观点认为,电信业发展步入了“衰退期”,更有悲观者认为,电信业已经沦为 “夕阳产业”。对此,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余晓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虽然目前电信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是电信业并没有开始走下坡路,创新依然不断涌现,整个行业仍然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朝阳产业”。
一个具有很强弹性的行业
余晓晖介绍说,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历了多次经济震荡和技术变革,但是电信业却一直保持很大的弹性,能够适应经济波动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与影响,并且长期以来,OECD国家电信业的增速一般都高于GDP,这就充分说明,总是有新技术、新需求带动电信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和社会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因此,即使社会和技术在不断变革,但是电信业仍然能够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很大的发展。
不过,我国的电信业发展与OECD国家仍有不同之处,尤其在电信业增速与GDP增速的比值上,从曾经最高的3倍逐渐降低,并形成了一个反向的剪刀差,这让很多人开始产生疑虑。
“我们并不能因此而看衰电信业的发展。”余晓晖指出,正确看待这一现象需从多角度考虑:首先,看中国通信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只看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实际上还有一万多增值电信企业的存在,如果将这些企业都考虑进去,就会发现实际上电信业的增速并不慢;其次,反向剪刀差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关。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弱。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的通信需求是受限制的,就拿我国电信业务收入与GDP的比值来说,目前数值要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表面上看是我国电信业的发展不足,但实际上,我国通信支出占百姓收入的比例要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个矛盾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百姓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值比较低。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城镇化的推进,国民消费能力将会不断增强,电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余晓晖强调,对于一个产业的生命力而言,是否有创新也非常重要,目前电信业所面临的技术、应用创新和产业变革较以往更快更剧烈,将不断孕育新的巨大发展空间。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全球范围内对电信业的重新审视和定位。金融危机以来,各个国家深刻认识到电信业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关键战略性基础作用,以建设宽带国家为代表,形成了全球发展的新浪潮,迄今已有近百个国家出台了宽带战略或计划。这是上世纪90 年代电信业市场化改革以来,全球第一次如此普遍、全面地在国家层面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这意味着宽带和通信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将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由此可见,电信业的发展趋势没有变,电信业依然是"朝阳产业"。不过,随着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的转变,传统通信企业将面临不小的挑战。”余晓晖说。
多个创新窗口开启
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尤其是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等多个创新窗口的开启,也为电信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可能。
“过去四年中,移动互联网发展深刻改变了电信业发展轨迹。”余晓晖表示,以终端作为应用创新的枢纽作用在过去几年中被确立了。当前阶段,在“云、管、端”三大环节中,云端和终端实现直接对接,居于中间的管道(网络)被旁落,这导致了传统通信企业的管道化,尤其是类似App Store模式的兴起更是改变了传统电信业的业务创新模式和市场格局。未来,跨界的融合发展将成为通信业乃至整个信息通信业的主要特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加速向下一代演进。余晓晖认为,市场需求推动了LTE以及4G技术的发展。3G时代,业界都在大力寻找杀手级应用,但是却忽略了互联网本身就是最大的需求,当iPhone等智能终端兴起,终端的制约瓶颈被突破,需求被大规模激发出来,形成巨大的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此,他指出,现在,要找的不是需求,而是资源。网络资源已经跟不上需求的变化,未来十年,移动带宽的增长将跟不上需求,即使4G也无法改变这一局面。因此,未来需要移动和固定网络资源的融合,将数据流量更多地旁落到固网上,才能最终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最近两年全球Wi-Fi的加速发展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余晓晖指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有两大挑战需要应对:首先,地址正在枯竭,而我国在此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其次,互联网架构体系需要变革。传统互联网构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新需求,然而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明晰的路径,不过对于我国而言,这不仅是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如果能够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协作和加快创新研究,将可能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越。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通信业带来新的机会。余晓晖表示,云计算本身并不是新技术或新理念,但是宽带网络的广泛普及、软件与计算技术的发展使云计算面临大规模发展的机遇,互联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从全球范围看,互联网企业是公共云计算服务的领导者,而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中,传统电信业也具备很大的优势,比如说由于云计算对安全和企业信誉的要求很高,因此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品牌企业将有较多机会。同时,云计算需要集中化、智能化的资源,如数据中心、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开发平台,以及高速宽带网络环境,电信企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物联网的发展也给电信业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方向。余晓晖说,物联网是全球诸多国家的战略发展重点。虽然由于技术、标准、成本等制约因素,物联网整体上还是一个有待培育的市场,但M2M服务已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条件,目前全球发展都很快。
传统电信企业如何思变?
虽然电信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但对于传统电信企业而言,其在业务创新中的优势将不存在,当前电信业创新所需要的要素和条件并非全是电信企业所独有或擅长的,电信运营商管道化风险正在加剧,尤其是当前以智能终端为驱动力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的快速崛起,“云”和“端”的直接对接,正在使得电信运营商的“管道”被旁路。如何才能寻找到新的增长道路,如何才能实现新时期的转型?
余晓晖表示,首先,电信企业仍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管道”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资源尤其是无线资源的紧缺性日益突出,拥有管道的电信企业可通过智能化管道获得新的空间。其次,电信企业要在互联网下的业务创新中寻找新的位置和优势。目前国际上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寻找出路, WAC(应用批发联盟)就将全球主流运营商和设备商联合起来,做了一个公共Widget引擎和接口,面向全球的开发者开放并形成海量应用仓库。与苹果App Store不同,这是一个跨终端的通用平台,这样就能忽略终端的差异性。WAC模式能否成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确实为运营商借鉴互联网模式开展业务创新开辟了新方向。原来运营商的应用都是自己在做,这是通信模式,而互联网模式是尽可能扩展和吸纳全球开发者。余晓晖强调:“互联网时代就要采用互联网模式。”
同时,网络开放API接口能够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新的思路。当终端API开放之后,一下子就产生了非常多的应用,形成了软件应用商店发展模式,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网络中其实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位置、短信、账务信息等,如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将这些信息都开放给第三方,就可能产生更多的应用。目前,国际上的很多运营商已经开始此类探索。
“在产业变革浪潮中,没有人能永远站在潮头,但是优秀的企业还是能发展壮大。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仅是对产业和技术变革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基因的改造。”余晓晖表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电信企业的基因是不一样的,互联网企业必须有冒险精神,可以有失败,而运营商不能这么做。所以,要想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传统电信企业还必须在自己的企业基因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模式,全球运营商如此,国内运营商更应如此。
现在,很多电信运营企业已经看到这一点,开始寻找制度上、模式上的创新,但是目前还没有最终答案。“我相信中国电信运营商以后能做好,因为运营商有一个最为根本的有利因素,那就是"管道",这是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而很多企业却没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别的企业压力比你大,动作比你快。”
最后,余晓晖强调,现在的产业和原来完全不一样,所以视角要有变化,大家都要“跳出来”,才会发现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生机勃勃的产业,而在这个充满朝气、创新活跃的产业中,企业的优势正发生深刻转换,关键的是建立新形势下的比较优势,电信转型和变革需要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