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2011中国联通技术论坛在宁夏银川成功举行
2011-09-20 13:51:26 来源:CTI论坛 作者:【
关键词:中国联通 技术论坛
 
9月20日消息,9月7日至9日,由中国联通集团网络分公司主办、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邮电设计技术杂志社承办的“2011年中国联通网络建设、规划优化、运行维护技术论坛”(以下简称“联通技术论坛”),在宁夏银川成功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提升网络能力,改善客户感知,深化降本增效”。

  9月20日消息,9月7日至9日,由中国联通集团网络分公司主办、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协办、邮电设计技术杂志社承办的“2011年中国联通网络建设、规划优化、运行维护技术论坛”(以下简称“联通技术论坛”),在宁夏银川成功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提升网络能力,改善客户感知,深化降本增效”。

  本届论坛邀请了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及各省市分公司代表、国内著名通信专家、国内外主要通信及IT设备提供商、通信系统及终端芯片提供商、国内外电信咨询机构、研究院、设计院、大专院校,以及其他相关公司等在内的近180位专家学者参加,与会代表充分交流了当前电信网络特别是中国联通在建设、运营、维护、管理、规划、优化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并对今后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与演进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展望。

  中国联通网络建设、规划优化、运行维护征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包含本届),已成为联通集团内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技术和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在业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2011年参与投稿的省份和投稿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9个省和1467篇,几乎涵盖了所有省分公司。投稿论文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技术深度也更加专业,除了2G/3G建设与优化外,在传送网与综合承载及接入、智能终端、智慧管道、智慧城市、节能减排研究及应用、三网融合、网络安全、客户响应等方面又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现阶段公司在维护、优化、网管、响应和建设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很有针对性和借鉴性。9月上旬,联通集团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选,共评选出了一等论文15篇,二等论文30篇,三等论文55篇,优秀论文100篇。

  论坛背景

  2011年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通信与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投资的重点。随着社会、家庭和个人宽带需求的飞速增加,光网络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扩容的速度和规模将会有较大提升,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市场应用前景日趋明晰,并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拉动。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网络公司和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将于2011年9月联合举办中国联通2011年网络建设、规划优化、运行维护技术论坛。

  嘉宾演讲摘要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喜民:

  众所周知,中国联通网络建设、规划优化、运行维护征文和技术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之前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成为集团公司内规模最大的技术和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在业界和公司内部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征文和论坛始终聚焦在中国联通网络发展和运营中的重大问题,对公司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今年投稿省份和论文投稿数量由去年的27个省和1413篇增加到了今年的29个省和1467篇。而且,论文范围的宽度更大,论文的技术深度更加专业。相信这些成果的交流和推广会对公司的相关工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

  联通技术论坛的成功举办,首先得益于总部网建部、运维部、技术部以及各省公司的重视和努力,也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合作伙伴的鼎力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在本次论坛上踊跃发言、献言献策,协助联通公司发现和破解网络运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为联通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并分享联通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国联通集团网建部副总经理朱学东:主题是“做好技术准备,迎接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社交网、微文化、位置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涌现,迎来了发展的高潮,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电信运营商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网中的引入,要求移动网不仅要支持话音业务,同时要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数据接入服务。2009年中国联通移动网由2G步入3G时代,随后又在重点城市升级了HSPA+,网络接入速率由最初的几十KBPS,发展到几MBPS,几十MBPS,下一步的目标是向百MBPS迈进。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上出现了多种技术制式并存的现象。为了降低建网成本,同时满足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多技术制式网络要定位清晰、协同支撑、构建立体生态网络。无线网将向统一网元、统一站点发展,出现多模基站、多模BSC/RNC,积极采用共享传输、共享配套的方式建网;核心网将能同时接入2G、3G和未来4G等无线网,形成统一的、融合的分组核心网。

  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流量,要求网络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缩短传送时间、减少信令开销。移动网的发展向互联网靠拢,要求传统移动网分层架构向扁平化演进。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数据业务量爆发性增长,伴随而来的还有业务类型的增加。OTT业务提供商的迅速崛起,已经超过了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在这个开放平台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对运营商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电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管道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为满足客户日益增多的需求,开发部署更丰富的业务、应用和内容。要能够根据用户等级和业务类别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商价值和地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多元异构网络协同融合优化助力智慧城市务实发展

  首先阐述了FICN发展趋势及多元异构网络协同融合的必然性,并论证了多元异构网络泛在协同融合优化将有助于智慧城市务实、又好、又快发展

  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技术与创新部战略主管侯新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保障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用户体验保障带来新的课题与挑战。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用户体验保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用户体验保障的发展方向及其带来的潜在商机。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传输与无线部副总经理王光全:本地承载、传送与接入网络演进

  未来十年,全球电信行业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地承载、传送与接入网络将成为未来实现电信运营企业核心价值的关键。借助融合优势,中国联通拥有完善的本地网络,而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迅猛发展,电信级业务将引发网络流量的深刻变革,导致本地网络从架构到技术、到体制的全面重构。平衡各方因素,选择综合成本最小、适应未来发展的本地网络架构,已迫在眉睫。传送与承载技术加速融合,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实现本地网络目标架构,将成为今后的关键任务。业务的发展促进技术、网络的融合,进而促进体制的创新,多专业综合化的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将势在必行。

  华为中国区服务Marketing部部长冀书琪:增强网络能力,改善业务质量,提升用户感知

  新形势下华为专业服务如何助力联通在网络规划、建设、维护、优化各环节识别影响用户感知的短板、提供针对性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并通过与联通/设计院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探讨移动网络的发展规划和品质提升,改善和增强终端用户的业务使用感受。

  清华大学教授牛志升:能效与资源优化的超蜂窝网络新架构

  现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进一步提高网络容量受到频谱资源和能耗的双重约束,因此如何以受限的频谱与能量大幅度提高网络容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该挑战,仅靠无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和硬件实现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探索频谱与能量的高效利用机理与方法。本报告面向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要求,以全网的能量效率为优化目标,提出了超蜂窝网络的体系架构,通过控制信道覆盖与业务信道覆盖适度地分离引入网络的柔性覆盖、资源的弹性匹配以及业务的适度服务机制,实现能效与资源的联合优化,满足未来10~20年移动通信对宽带大容量的迫切需求。

  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如何建立起3G时代电信运营竞争优势

  3G是一个新的生态体系建立的过程,电信运营商不是要去“抢”别人的市场,而是要依靠自己的优势,开拓新的蓝海。电信运营商的优势是拥有网络,拥有强大的服务体系。网络的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才是电信运营商强大的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许晓东:LTE及LTE-Advanced网络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介绍并分析了LTE及LTE-Advanced系统网络的发展与演进特点,通过对比目前的3G系统组网,介绍了网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与应对策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9月..
下一篇2011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9..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