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检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不能只依赖技术手段。只有安检人员认真负责和规范操作,人脸识别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对安检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也需要加强监督和处罚,安检人员才能根据人脸识别技术提供的分类结果,对不同乘客采取不同安检措施,地铁安检才能提高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在10月29日举行的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上透露,北京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要研究建立人员分类标准,形成对应的人脸库,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对乘客进行判别,并将信息推送给安检人员,安检人员据此对应采取不同的安检措施。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我国多地的公安、银行、安防、社区、酒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包括将应用于北京地铁安检环节。如果北京地铁安检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比较顺利,其他开通地铁的城市应该也会采用这项技术。
目前,很多城市地铁安检主要对乘客和乘客携带的箱包进行安检,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首先能提升安检效率。使用这项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后,没有疑点的乘客可以快速通过安检环节,既能帮乘客节省时间,也能降低安检人员的工作强度,从总体上提高安检工作效能。
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于地铁安检,可望让地铁环境更安全。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检,主要是基于公共安全考虑,所以安检环节越严格科学,地铁环境肯定越安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可疑乘客,由此安检人员能够对可疑乘客进行重点检查,从而尽可能把影响地铁安全的因素排除在地铁安检机之外,让地铁里的乘客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能够降低地铁安检成本。现在,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的是手持安检设备的工作人员,每个地铁站都有多名安检人员,而一个城市有很多个地铁站,人工总成本必然不菲。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后,由于提高了安检效率,从理论上来说能够降低安检成本,比如可以减少安检人员数量,也有利于提升安检服务水平。
再有,人脸识别技术还有利于压缩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增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如果部分犯罪嫌疑人的生物识别数据被采集、被联网,这类人进入地铁安检环节,被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他们不仅无法乘坐地铁,也可能无法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处处受限而无路可逃。
地铁安检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不能只依赖技术手段,还需要安检人员尽职尽责。现在有些地铁站的安检没有统一的规范,比如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铁站,安检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一样,有的严格认真,有的简单草率,甚至敷衍了事。有的地铁站在不同的时期,安检人员的态度也大不一样。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究竟如何,关键之一取决于安检人员有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其次才取决于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只有安检人员认真负责和规范操作,人脸识别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效果会打折扣。既需要加强对安检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也需要加强监督和处罚,安检人员才能根据人脸识别技术提供的分类结果,对不同乘客采取不同安检措施,地铁安检才能提高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需要注意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取决于面部生物识别数据库(即人脸库)的数据是否健全,以及这些数据在地铁安检环节中是否充分共享——面部生物识别数据库数据越健全,安检环节数据共享更充分,人脸识别技术就越容易识别可疑人员,越有利于实施分类安检。
地铁安检环节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不免让人产生一些担心,比如担心个人生物识别数据被人为泄露。2018年以来,欧盟以及美国部分城市都通过立法,规范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以保护公民隐私。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还缺少相关立法,亟待加快立法进程,以良法善治确保人脸识别技术在多种公共服务领域用对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