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
资金环境总体偏紧 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工信部报告认为,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工信部昨日发布“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指出,从今年头4个月情况看,我国资金环境总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今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报告建议,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继续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以及工信部与四大商业银行签订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合作协议,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成都晚报记者
江浙粤闽中小企业遇“钱荒”扎堆倒闭
入夏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的中小企业却有“过冬”的感觉。一方面,去年以来央行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差钱”;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贷款困难,资金链紧张,越来越“玩不转”。在央行紧缩银根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欧美市场萎缩等因素挤压下,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扎堆倒闭。
现象1 江苏 银行企业都差钱
江苏省镇江市镇阳电子元器件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其厂长毛敏日前告诉记者,今年初厂里还有30多名工人,现在只剩下不到10人了。即使这样,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工厂资金无法周转,已发不出工资。
毛敏说,由于央行货币政策趋紧,今年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市场活跃起来。从民间贷款公司贷款,只需用房产做抵押,但利息高得吓死人,短期借贷月息4-8%,甚至15%。
毛敏无奈地说,由于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当地很多中小企业一夜之间就倒闭了。
“把板子打在银行身上,银行要叫屈。因为准备金率一次次提高,银行也差钱,只好惜贷。这是大环境决定的。”毛敏的儿子、在建行镇江分行工作的毛震争辩道。
现象2 浙江 比2008年还艰难
在趋紧的货币政策下,让长三角的中小企业普遍闹起了“钱荒”,以至于大量企业目前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以小商品闻名的浙江省温州市,也出现了中小企业因贷款无门而扎堆倒闭的现象。
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了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企业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比超过了25%,只有3成企业保持利润增长,但行业平均利润率仅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比2008年还艰难。”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表示。
现象3 广东 服装厂订单锐减
广州增城新塘镇一家服装厂有五六百名工人,专门代工品牌童装牛仔服装,1/3的订单是内销单,2/3为来自欧洲的外单,此前工厂每月出货22-25万件,但从今年3月开始订单减少了一半以上。最近在新塘,倒闭了很多小服装厂。
位于中山市的三乡镇宝福橡塑制品厂,是一家专门为大型鞋厂提供鞋材的工厂,该厂老板郭振华日前表示,整个鞋业已经进入“寒冬”,过去一年鞋业综合生产成本上涨了30-40%,这使得我国鞋厂报价普遍偏高,造成不少国外客商将订单转给了越南等其他国家。
郭振华表示,广东这边主要生产中高端鞋,从去年10月份开始,订单萎缩了30%;福建晋江主要生产中低端鞋,受冲击更大,那里的情况比金融危机前还严重,没有订单,工人也散了,许多工厂都关了门。据中华工商时报
●同步播报
新华社澄清
温州三民企关门 与“钱荒”无关
有民间资本风向标之称的浙江温州,近日接连有3家中小民企倒闭,引发社会关注。有人认为,3家中小民企关门与“钱荒”有关。但新华社记者采访获悉,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这3家企业倒闭主要是其自身原因。”温州市银监局主监管员周青冥介绍说。波特曼咖啡企业决策失误、战线拉开过长导致资金链断裂;三旗集团由于盲目跨行业经营、恶意拉多家企业担保、向银行骗贷等原因造成企业主出逃。
相比上述两家公司皆由经营策略不善导致资金供给出现问题,浙江江南皮革公司倒闭与资金链无关。这家去年净利润3525万元的企业,因其法人代表黄鹤欠下巨额赌债并在今年4月外逃,导致经营陷入瘫痪。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