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石油探明储量的异军突起难掩中国石油青黄不接的尴尬。
尤其是对外依存度突破50%之后,一些问题被重复地问起:中国石油潜力何在?我国能否实现石油的稳定供应?在稳定供应的条件下需要进口多少石油?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日,海外战略如何布局?对外依存度应以多少为警戒线?
依据中国工程院2030~2050年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在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周守为、康玉柱、童晓光等人分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对外依存度上限不宜超过60%
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而且供需缺口不断增大,到2009年对外依存度超过50%,石油供应安全形势严峻。
根据美国、日本等14个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统计,一个国家在基本完成工业化、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后石油消费才可能减缓。具体到中国,专家预计2030年以前我国石油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工程院2030~2050年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作出的预测,即使是在低需求的情景下,我国石油需求到2030年也将达到6.44亿吨。若不加以控制,2030年前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就有可能突破70%。
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都较高,如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资源能源极度稀缺的日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100%,韩国也超过90%。
因此,有人认为,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0%对我国的石油安全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中国工程院此次的研究指出,我国人口众多,不能走美国这样放开消费的路线,对外依存度上限应以60%~65%为好,最好不要超过60%。具体的需求量是2020年5.5亿吨,2030年6.5亿吨。
韩大匡表示,美国的情况跟我国类似,它的经验和安全战略值得参考:控制石油对外依存度始终未突破70%;控制石油净进出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小于25%;通过进口多元化,分散石油安全风险;鼓励动用边际储量,保持国内供应比例大于30%;鼓励减少石油消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据此,节约用油被该研究课题组认为是上限不突破60%的必要前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到2030年有几个约束条件:燃油汽车保有量1.9亿~2亿辆;燃油经济性提高20%;单车行驶里程控制在乘用车1.7万~1.8万公里/年、商用车4万~5万公里/年;乙烯自给率实现55%~60%。
韩大匡指出,我国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尚处勘探中期阶段,未来石油产量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要大力加强勘探,积极开发没有动用的边际储量。
接替储量有待开发
工程院课题组研究认为,我国石油产量虽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从确保国家石油安全角度,应该将高峰期产量控制在2亿吨左右,以保持长期稳产。
“控制在1.8亿~2.0亿吨左右可以稳定到2030年以后。” 韩大匡说。
据介绍,目前制约我国石油开采的因素主要是主力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递减严重,而新油田又品位较差。
据多数专家认为,鄂尔多斯和深水可能是我国今后能源接替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预计石油资源量超过100亿吨,近几年,探明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位,被寄予厚望。
海下300米以下称之为深水,是今后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此外还有大量其他资源。到2009年为止全球海上油气探明储量达到452亿吨,占全世界储量的70%,而其中又有70%属于深水。
周守为指出:“这是人类刚刚涉足的处女地,它有非常丰富的储量资源。”
目前人类已具有2000米水深勘探开发的成熟技术。但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事故对全世界的深水勘探开发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美国政府暂停了对新的深水油田的批准,后来又停止了在墨西哥湾33座深海勘探钻井平台的作业。
“今后技术标准肯定要提高,深海勘探开发的成本要进一步增加。”周守为分析道,深水勘探开发具有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如果在深海底部发生井喷,是世界级难题,没有成熟技术。
据悉,一些石油公司已经开始调整深海开发战略,如部分公司把深水资产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