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的高端产品
光棒、施华洛世奇水晶、玻璃、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将这三者联系到一起,但实际上他们三者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而且光棒的二氧化硅含量最高,透明度最高。
光棒作为“光棒-光纤-光缆”产业链的顶端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门槛,高附加值的特点,烽火采用VAD+OVD工艺制出的单模光棒,经拉丝后制成的光纤具有低损耗,几何特征稳定,拉丝效率高等特点。
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
2014年是LTE建设元年,LTE市场相关投资则明显加大,LTE建设已经成为线缆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预计新建设30万个TD-LTE基站,新增TD-LTE用户3000万户,这将有效带动相关线缆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2014年中国光缆需求将继续增长,达到1.41亿公里,占全球光缆总需求2.82亿芯公里的50%,2014年CRU报告(图1)预测2014年中国的需求量相较2013年将增长16%。今年一季度,工业与信息化部官网统计信息显示,全国新建光缆线路72.4万公里皮长,相比于2013年第1季度实现了18.8%的增长。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将拉动光棒的需求。
图1 2008年-2018年光缆需求量预测(红色为中国)
奋起直追的国产光棒
目前国内已经有烽火通信、长飞、富通、亨通等众多国内厂商具备了制棒能力,近三年国产光棒的产能与产量均大幅上涨。
但是,国内光棒产业经历“引进-吸收-创新”这三个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国每年还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光棒。2014年2月的CRU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预制棒进口量为2300万芯公里,预测2014国内的预制棒产能就会出现富余(9%),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光棒的全部投产需要一定的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时间滞后。
近年来,在国内厂家的努力下,国内厂家生产的光纤预制棒所占比例在迅速增加。由于产能的增加,导致了国产光纤预制棒和进口预制棒出现了激烈的价格竞争,进而导致了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从目前竞争情况来看,国产光纤预制棒产业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需要尽快在以下方面改进:
1)工艺、设备技术落后,导致产品质量、合格率及生产能力均不能达到市场化水平。国内厂家只是在设备成本上比国外厂家具有优势,其他方面均远落后于国外厂家;
2)由于技术的落后,也导致了国内厂家原材料成本较国外厂家高;
3)国内厂家技术不完整,尽管国内有些厂家声称能够自己生产光纤预制棒,但是实际上只是能够进行光纤预制棒某个环节的生产,其他环节还是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因此也大幅提高了生产成本。
4)在设备折旧方面,国内厂家存在着天然的、巨大的成本劣势。光棒产业具有资本门槛极高的特点,国外厂家从事光棒制造时间长,设备已基本折旧完,而国内厂家设备投资大,背负着巨大的设备折旧压力。
振兴产业的强烈诉求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国内厂家无法在目前大好形势下,迅速增加产能,占领国内市场。
要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认为,一是希望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国内光棒产业必要的保护期,给国内光棒厂家消化技术乃至实现技术再创新的时间;二是希望运营商用更长远的战略眼光来扶持国内新兴的光棒产业,建议运营商对“有光棒的光纤企业”给予支持,实行光纤集采额外加分的倾斜政策,最终培育良性发展的产业链生态,从而使得未来光缆网络建设成本进一步降低。
我们认为,实施“光棒反倾销”已经迫在眉睫!回顾国内光纤产业走过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国家实施“光纤反倾销”政策支持下,国内一批光纤企业抓住了历史性机遇,经过5~10年的快速发展,走过了“引进-消化-再创新”三大阶段,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从而也使得国内FTTH建设的成本大幅降低。试想,如果没有“光纤反倾销”,国内光纤的价格可能还在100元/公里以上高居不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给国内光棒企业5~8年的保护期用来消化技术,国内光棒企业经过“棒-纤-缆联动、苦练内功”,一定能打造出我国光棒产业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