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移动互联网,秣马厉兵的一年
2013-02-21 11:45:05 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 作者:【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商 竞争情报 企业竞争情报 通信
 
2012结束,移动互联网强大的冲击未给运营商带来末日的号召,反而带来更多的曙光。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变革,2012年运营商从迷途中找到方向,但2012年只是运营商秣马厉兵之年。

  网络通信中国网(voipchina.cn)2月21日消息,2012结束,移动互联网强大的冲击未给运营商带来末日的号召,反而带来更多的曙光。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变革,2012年运营商从迷途中找到方向,但2012年只是运营商秣马厉兵之年。
  2012年之前,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是“学徒”,2012年,运营商由“学徒”晋升为“见习生”。当运营商马不停蹄聚焦行业精英举办一场又一场移动互联网大会,运营商似乎找回SP时代的信心。运营商2012年的秣马厉兵,是梦幻泡影,还是王者归来?
  秣马之途——去电信化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透露,2012年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相比2011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也下降了5%。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和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已明确表态“微信已威胁运营商主流业务”。
  赛立信通信研究员认为,传统通信行业持续受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侵蚀,变革势在必行。目前,运营商自身体制成为最大障碍,固有体制僵化、思维模式固化、应变速度缓慢,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需要。
  三大运营商意识到体制的困局,自变求存,以短暂阵痛换取长远发展。穷途末路之际,运营商开始去电信化之路。                          

  中国电信——公司化
  2012年,继天翼视讯后,爱游戏、天翼阅读相继实现公司化运作,分别成立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天翼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2年,天翼视讯获3.8亿私募投资,用户数达8000万,同比增长90%,活跃用户数达2700万,率先实现盈利;天翼阅读用户数达1亿,比2010年的250万增长40倍,营收达3000万,预计2013年营收达1亿,2014年实现盈利;爱游戏用户数达1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000万,收入增长562%。
  中国电信先中国移动一步,陆续将八大基地剥离,成立独立运作的公司。据中国电信自身公布的数据,独立后的业务发展迅猛,目前仅天翼视讯实现盈利,而其他业务虽有较大增长,但公司化运营后能否持续创新、快速应变、持久发展,仍然是个疑问。

  中国移动——自建+收购
  建互联网公司
  中国移动酝酿由广东移动牵头,将原来的互联网基地组成互联网公司,再将其他的几大基地从各个省公司中剥离并归入其中。互联网基地承接社交沟通、应用商场、云服务、O2O四大领域的业务和服务,其中包括飞信、飞聊、139邮箱、Moblie Market、彩云笔记、彩云通讯录等,以及承担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全网沟通业务。
  投资新兴公司
  中国移动收购科大讯飞15%的股份,借此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语音门户。中国移动依靠宏厚资本,通过投资收购能快速吸收新技术与人才。
  中国移动主要采取自建模式、收购新兴互联网技术公司等方式实现自身去电信化。目前,中国移动仅刚开始整理旗下纷繁复杂业务,基地间撤并、互联网公司构建等仍存在较大问题。
  中国联通——合作为主
  2012年8月,中国联通与互联网视频企业土豆、PPTV、搜狐视频合作,共同推视频聚合新品。
  2012年10月,中国联通与网易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基础通信服务领域、互联网及基于WCDMA制式的3G无线互联网增值业务领域全面开展深度合作;
  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一方面能尽快引入互联网运作体制,另一方面弥补自身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不足。

  厉兵之法——平台战略
  2012年为开放平台爆发年,国内开放平台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业界互联网开放平台累计超过40家,个人开发者、小开发团队、企业开发者整体平均使用过2.38个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是战略,更是变革。平台化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内部的革命,对于传统互联网公司来说是自我颠覆、焕发新机的机遇,对于运营商来说则是跨入移动互联网的敲门砖。运营商亦步亦趋,相继推出各自的平台战略,绝地反超,就此一着。
  中国电信
  2012年3月中国电信发布天翼开放平台,2012年全年API接口累计调用量突破1亿次,注册开发者1200余位,API开放接口200余个,合作应用620余个。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继2011年推出MM云平台与飞信+平台,2012年12月推出MM云2.0平台。2012年中国移动应用商场(MM)汇集各类应用及数字内容商品逾14万个,全年累计下载次数逾5亿;飞信用户数突破3亿,也逐步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通信及社交产品;互联网业务全年总体用户规模接近5亿户,同比增长60%。

  中国联通
  2012年10月,中国联通推出WO+聚合分发平台,截至2013年1月,聚合内容量达302万,用户数达528万,分发量达3056万,安装量达3095万。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开放平台大同小异,逐渐开放电信能力,引起行业内外众多关注、吸引大量开发者参与。赛立信通信研究员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谁就能主宰一切,运营商开放电信能力,将释放蕴藏在庞大用户数据的信息价值。     

  前路坎坷
  2012年秣马厉兵,2013运营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运营商借公司化、收购、合作等方式注入互联网基因,借平台化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但基因融合有可能产生怪胎,平台化有可能成为更大累赘。
  困境一:激活互联网基因
  公司化运作只是运营商转型的第一步,未真正建立起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机制(例如未引入互联网公司惯用的股权激励机制等);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仍然是基地“公司化”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公司建立后,能否自负盈亏,运营商能否吸取互联网公司冒险精神大胆创新业务,能否容忍巨额投资的失败,国有资产流失是否动摇运营商前进的勇气……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
  运营商注入互联网基因,不是简单将业务独立运营就可以实现的,没有勇气去挑战,所建立互联网公司只会沦为“四不像”。
  困境二:活跃互联网平台
  运营商的互联网平台如何与其他40多家平台竞争,腾讯微信用户突破3亿、新浪微博用户突破4亿,百度腾讯市值超电信联通。运营商作为后起新秀难以与互联网巨头硬碰。
  运营商平台策略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运营商掌控着管道核心信息流,运作的关键在于分析与分享,而不是管控,如何从庞大用户数据中挖掘有价值信息是运营商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关键,如何让用户数据价值最大化是运营商互联网平台取胜的关键。
  展望2013年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指出,在互联网领域要有所作为,既不能走传统运营商的老路,也不能采取简单跟随的做法,而要立足自身优势,探索新路径,寻找新增长。同时亦指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2013年是中国移动极其关键的转型时期,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该如何发其功,“不走传统运营商的老路”,新路又在何处。
  无有入无间——功于“放”
  在“平台化”大热当时,亦有人提出“去平台化”,“平台化”是共资源,“去平台化”是轻业务。两者其实为一个概念,利用大家资源,实现自身轻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无有”在于运营商“进一步放开平台”与“放弃劣势业务”,专注优势业务,专注合作共享,专注内部运营。赛立信通信研究员认为,2013年运营商须轻装上阵,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业务做精,将平台做大,才能脱颖而出,屹立群雄。
  O2O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必然趋势。运营商在线下、物联网有较大优势,O2O有助激活运营商庞大用户数据,盘活大数据价值。目前,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中国电信的院线通等生活应用是不错尝试。
  运营商扭转乾坤,应更多寄望于生活应用与行业应用,在功能方面、体验方面下功夫,方便用户生活,提升用户生活感知。
  走移动互联网不归路——由被动转主动
  电信运营商,小补小改、亦步亦趋、治标不治本等举措已至运营商积重难返,运营商应该制定全面改革计划。国外运营商已制定转型计划,典型的有英国的BT、美国的Verizon和AT&T、日本的NTT、法国电信等。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互联网公司人才机制,吸引业内顶尖人才;注重业务产品创新,重视尝试和应用新技术;注重长远发展、减弱短期考核;注重服务水平,减少利益考核;注重公司创新文化培养,鼓励大胆创新、冒险精神,实施试错机制。
  2013年运营商仍需秣马厉兵,希望不再是“见习生”,能顺利“转正”变为真正移动互联网企业。

(本站原创,厂商供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敬请注明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终端市场,全面进入3G竞争
下一篇黑莓2月25日将在印度市场推出黑莓..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