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消息,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全倾天下,其最具代表性的智能手机,以其井喷增长之势,造就的不仅仅是手机产品的战国时代,还引发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暗流涌动。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大致分为专用和开放两种:专用包括诺基亚的Symbian、苹果的iOS、惠普的Web OS、黑莓的RIM OS、三星的BADA,而开放的主要是谷歌基于Linux平台的Android。随着昔日巨头诺基亚Symbian的消亡,以谷歌的Android、苹果的iOS、微软的Windows Phone并称为未来三大操作系统。
然而,从中不难发现,占据主流的操作系统均由外企开发,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却难觅踪迹,而且在中国市场上,Android的风头最,占据大半江山。由于近日谷歌对阿里云OS和宏基的手机合作的棒打鸳鸯,给国内手机厂商敲响一个警钟,以中兴、华为为首的国内手机厂商率先表态,已计划自主研发操作系统。
对此,在“2012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兴通讯副总裁兼手机移动经营部总经理王勇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从技术上来说,国内厂商开发自主手机操作系统早已具备一定实力,然而,从市场上看,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将是其最大的发展瓶颈,真可谓“有实力缺魅力”。
实力虽在但欠火候
正如王勇所言,国内厂商探索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路途早已开始,而且不仅仅是手机厂商还包括运营商在内,因此算的上有一定技术基础。
据资料显示,早前,国内已经有手机厂商自主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如凯思集团的Hopen、科银京成Delta、波导的Doeasy、智多微电子的SmartNX Mobile等,然而这些操作系统都由于各种因素在时间洪流中销声匿迹。
随后,国内厂商又开始秉承“拿来主义”,在国外技术产品上剪裁、创造,开发自主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Linux代码的二次开发,如中国联通的沃Phone、阿里云的OS;另一类是基于Android系统实现定制化开发,如小米的MIUI、中国移动的OPhone、联想的乐OS、百度易、阿里云、点心OS等。
对此,王勇表示,与外企相比,国内企业开发手机操作系统还是有相当差距,完全绕开国外操作系统重新开始不太现实,成本高昂,还可能错失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开源软件为基础发展自主创新的手机操作系统,拉近与国外先进厂商的技术差距。但是,也要注意防范开源软件带来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此前,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也曾表示,早在2003年中兴就曾基于Linux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未来可能会推出基于自主开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操作系统。“专利之间的争夺是个长期的事情,我们也愿意与专利拥有者谈判,实现交叉专利。中兴通讯尊重知识产权,但也并非没有还手之力。”
生态环境将成大阻
与中兴态度一样,华为的创始人兼CEO任正非曾表示,从战略上考虑,当面临外企实施“断粮”时,华为自备储粮才不至于饥寒交迫。而且在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时,还注重扩大芯片市场投入。
近年来,华为一直非常注重芯片研发,成立了专门芯片业务子公司海思,也是除三星外,目前全球第二家能够使用自有芯片的手机厂商。而在外界看来,这属于“烧钱”,毕竟芯片市场投入高,短期难见收益。对此,任正非笑言,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利益,此乃目光短浅,而且一直依赖外企,没有自我,此乃苟延残喘。
对于华为的战略,据王勇分析,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虽能成形,但是要想有所发展和突破,与之相适应的支持的生态环境必须有所建立。这意味着需要各大手机企业、运营商、程序开发者、芯片制造商等所组成的产业链的配合,需要创新技术、市场经验以及政策层面的支持。
王勇举例,拿微软来说,它可谓业界大佬,技术实力雄厚,但是从目前其开发的win8来说,市场反响也并不热烈,支持率也不高,外企巨头尚且如此,国内企业更可谓压力山大。
“在Android和iOS生态圈已根深蒂固之时,魅力十足之时”王勇强调,“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手机操作系统迅速上位可能性微乎其微。为此,仍需先造自己绝对的实力,再创十足的魅力,吸引产业链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争取创造国产品牌自主创新的一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