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地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日前,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上海临港地区将获得上海市8项特别机制和24项特殊政策(简称“双特”)的支持,未来3年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上海推动临港地区发展的规划将对相关行业形成较大的利好。”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振兴政策的投资效果很大程度将通过区域产业的集群效应来体现。”
据了解,上海计划在临港地区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包括3个主导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以及两个配套产业集群:生产型服务业产业集群、城市功能性生活型服务业产业集群。
事实上,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大型制造集团的重点项目入驻临港地区,其中包括不少上市公司。如上海电气、上汽集团、徐工集团、三一重工、华锐风电等。
而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则会让更多的上海本地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上市公司受益。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9月13日,上海地区上市公司共有239家。其中,有97家属于制造业。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超过20家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值得指出的是,在五大产业集群中,关于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的概念还比较新。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与海洋经济联系较紧密的有渔业、石油化工以及海工装备类的上市公司,其中,国联水产、中海油服和亚星锚链具备一定的成长性和想象空间。
目前,上海临港地区现代装备制造业已有相当优势,其中航空装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船用关键件制造、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发展迅速。
据了解,到2020年,上海临港地区将建设成“两城两基地”,即基本建成高端制造要素高度聚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基本建成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基本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上海在经历长期的快速发展之后,要走创新转型发展之路,亟需新的载体和空间,临港地区堪当此任。业内人士称,两三年内该地区就可以达到5000亿元的产值,其对上海发展的战略意义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