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格局中,今年滨湖新城发展势头强劲。记者昨天从滨湖新城经发局了解到,1—7月,新兴产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6.26亿元,同比增3.8%,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9.98亿元,同比增2.35%,食品加工业完成8.23亿元,同比增8.08%,智能电网完成7.4亿元,同比增11%。与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的增幅相比,新兴产业增幅已超过传统产业。
今年,滨湖新城的“三优先”原则强势推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选资优先
帮助企业快落户
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近几年,新兴产业已成为一个地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方向。
与其他地区一样,资源已成为制约滨湖新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种制约中,滨湖新城也将招商引资转型为招商选资。滨湖新城经发局副局长陈建刚说,在招商选资中,滨湖新城将涉及新兴产业的企业放在首位,凡是该领域的企业,招商人员都要努力引进,促成其尽快落户。
“已经完成前期规划的驰成数控有限公司,是我们成功选资中收获的成果。”陈建刚介绍,以生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主的驰成公司已落户滨湖新城,该企业总投资2990万美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亿美元。他告诉记者,这个装备制造项目的落户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其2010年与原松陵镇接洽时,就是碰到了土地资源的瓶颈。相关部门经多方论证后,确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于是反复与对方洽谈,并通过点供形式为企业争取到了土地指标,使其在去年进行了公司注册。今年上半年,区镇合一,相关规划又进行了调整。为了不放弃该项目,滨湖新城经发局工作人员再度与对方商洽,通过西拓为企业落实了土地。目前该企业的前期规划已形成,预计年底前可动工。
“对于新兴产业企业,无论遭遇多大困难,我们都在努力克服,争取项目落户。”陈建刚说。
服务优先
不做简单“1+1”
随着滨湖新城大规模建设的启动,滨湖新城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滨湖新城结合自身实际,已初步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门类,即主要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智能电网三大领域打出一套“组合拳”,同时建好滨湖新城科创园。
“今年我们对新兴产业企业的服务,不是简单的跑一趟、看一看的‘1+1’服务。”陈建刚告诉记者,区镇合一后,进行了人员调整,由于一部分工作人员调入滨湖新城开发建设中,服务工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减少了,于是经发局采取了重点企业重点服务的策略,对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好的新兴产业企业,更是强化了服务。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为帮助友联纺机在天津交易所上市,相关工作人员从材料准备到手续办理等,都进行跟踪服务。另外,从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困难,到为中层以上骨干的孩子联系上学等事宜,只要企业需要,工作人员都会一一“包办”。陈建刚说,仅这个暑假,已帮助新兴产业企业中层以上骨干的20名孩子解决了在吴江的就学问题。
发展优先
注入经济新活力
截至目前,滨湖新城新兴产业企业已有21家,另有5家正在申报中。新兴产业企业在滨湖新城展露新势头,它们的核心技术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友联纺机生产的毛纺机械、贝德科技生产的中央空调电机、科林集团生产的环保设备等,不仅如此,这些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正逐年上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的新兴产业企业正处于扩张阶段。凡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不管资源、资金如何紧张,我们都对它们采取优先发展的原则。”陈建刚介绍,对吴江变压器厂的扩张,其地块采用了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形式;对科林集团上市后项目的投资扩张,则通过向上争取土地点供指标,为其寻到发展空间;日前,又有正意电材在菀南工业区建起了新厂房,这家为光伏产业生产配套变压器的企业,也是新兴产业中的优势企业,滨湖新城从其发展扩张的需求出发,为其实现了搬迁新址的愿望。
处于上升期的新兴产业,为滨湖新城注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与此同时,滨湖新城还大力谋划科创园建设工程。据悉,滨湖新城科创园管理有限公司已于近日成立,科创园已租用了联团、芦荡、长安三个村的办公楼,作为首批科研项目入驻点,目前,一些意向性项目正在洽谈中。
“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肯定是滨湖新城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形下,滨湖新城今年前7个月依然保持较好的增幅,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分不开。”陈建刚说。